三、熱點預測:
預測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吸引社會資本、推進停車產業化是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改革創新、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就該政策,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指導意見》的提出,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停車難的現象,而且對停車行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行業的發展方向——產業化與市場化的運作指明了方向。
現如今,與其他公共基礎設施相比,停車設施并非國家直接管控,通過發布鼓勵政策來推動停車產業化,將停車場的產業化加入到拉動國家經濟的總體戰略中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消除了公共停車場投資者存在的各種憂慮。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1.54億輛,其中私人小汽車1.05億輛。初步測算,汽車保有量年凈增約1900萬輛。但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隨著城鎮化的大力發展,我國需要建設的停車位規模將越來越大。因此,該建議的提出作為一場及時雨,帶來了更多積極的效果:一方面,對于停車企業而言,國家層面的指導意見將會極大促進停車領域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設以及裝備制造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停車裝備制造國有化,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方面給企業明確了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于停車領域而言,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將會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去擔憂的是,吸引社會資本的同時,由于市場的趨利性,停車費用一旦調控不足,將可能出現水漲船高的狀態,侵害百姓利益。除此之外,相應監管部門若不能夠有效建立,加之職權不清,可能面臨執法困局或是九龍治水的尷尬局面。
緩解“停車難”是一個系統性問題,確保該建議能夠有效實施,真正趨利弊害,切實為緩解“停車難”問題助力,需要規劃、國土、發改、財政、交警、城建、城管等一系列相關職能部門的權責明確與通力合作,切實加強對各個停車場從建立、完善、發展到壯大全方位的有效監管,有效引導企業探索新型停車模式,促成政府與企業共建“互聯網+停車”的良好局面,嚴厲打擊乘機不法牟利企業主,為停車產業發展創造純凈的發展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唯有增強每一位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如,政府真正化“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增強公共服務水平,為民謀福祉;停車產業企業主真正踐行社會使命,努力探索新型停車模式,切實增強行業自律意識;民眾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力踐綠色出行理念等,才能從根源上徹底治理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