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據有關部門按照常住人口統計,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為54.8%。若考慮到“身體進城,權益不入城”的“偽城鎮化”現象,我國的城鎮化率僅為35.9%。這二者之間18.9個百分點的差額,主要構成就是2.5億左右的農民工。這兩億多農民工雖然被統計為城鎮人口,但由于沒有城鎮戶籍,并沒有完全享受城鎮居民的福利待遇,處于所謂半城市化或不完全城市化的狀態。
2015年7月7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啟動新一輪戶籍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提出“在全省范圍內取消農業、非農業以及其他所有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廣東省居民戶口,實行城鄉戶籍‘一元化’登記管理”。
【點評】
當前我國現行的戶籍制度是城鄉割裂的二元戶籍制度,即人為的把公民分為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改革后的市場經濟時代,戶籍制度有所松動,大量農村轉移人口得以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以城鎮戶口為準入條件,他們卻被統計為城市常住人口,不被視為城市市民。他們沒有城鎮居民的待遇,特別是在子女教育、公共醫療、社會保障、就業等民生重點領域,無法享受諸多城市的公共服務,這種由戶籍制度而造成的人的權利的不平等,不僅降低了民眾生活的幸福感,不利于維持社會穩定,也嚴重制約了我國城鎮化的進程。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完成由農民到市民的轉變。為此,要適應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需要,必須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即把現行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制度過渡和改革為城鄉統一的一元戶籍制度,打破“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身份限制,使公民獲得統一的身份。當然,戶籍制度改革不僅僅在于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劃分,其真正的目標是逐步消除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差異,保障新市民在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和住房等基本公民待遇的公平性,真正改變其生活和生產狀態,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因此,在戶籍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讓戶籍制度與各種社會福利脫鉤,剝離附加在戶口上的不合理附加。要放寬農業轉移人口進城條件的設定,廢除農業戶口與非農戶口的劃分,建立以登記為目的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實行城鄉一體化管理,解除戶籍制度壁壘。同時,還要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一方面在改革現行戶籍管理制度時,必須做好相關的配套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另一方面,進行戶籍制度改革,還要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他改革措施配合起來,如社會保障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等。
另外,還要兼顧農民落戶的需求和城市自身的承載力,因地制宜地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要針對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大、中、小城市的經濟實力和容納就業人口的能力差別等,采取大中小城市梯度推進的措施,為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創造有利條件,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進而加快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