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鏈接】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要求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目標。對于這一宏偉藍圖,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創新升級必定是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2015年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會議并部署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級工程,支持輕工、紡織、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有市場的企業提高設計、工藝、裝備、能效等水平。聚焦《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質量效益為目標。
【熱點評析】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對于已然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的中國來說,只能走上一條“轉型發展”的制造業升級之路。正如會議所提出,要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升級,這就是要讓“中國制造”更新換代、再上臺階,形成新的比較優勢。
如今,一直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面臨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局面。一些發達國家擎起“再工業化戰略”的大旗,不僅積極打造一度被忽略的本國制造業,而且以更高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為基礎和依托,不斷提升制造業的層次和水平。而一些后發的發展中國家,在人力、物力成本上相較當下中國更有比較優勢,也吸引不少資本和企業轉移到這些國家。中國制造業原有的比較優勢慢慢消失了。
隨著以高鐵動車組、核電等為代表的“中國制造”在海外市場屢有斬獲,中國企業及其產品“走出去”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增長潛力。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三期疊加”的復雜局面下,海外市場因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促使“中國制造”強筋健骨、提質增效、形成競爭新優勢的必要之舉,也是改善供給和擴大需求的重要舉措,既是當務之急,更是長遠大計。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面臨主要任務是促進工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轉變,技術改造作為依靠增量投入引導存量調整的投資方式,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舉措、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抓手。因此,需要做到:
一是發布工業企業技改升級指導目錄,編制年度重點技改升級項目導向計劃,引導社會資金等要素投向,激發企業對接市場需求自主升級改造動力。
二是簡化前期手續,推動并聯審批,加快項目落地,研究推廣對符合條件且不需要新增建設用地的技改升級項目實行承諾備案管理。
三要推進落實財稅支持措施,創新中央財政技改資金使用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地方財政加大對技改升級的支持。
四是完善金融服務,健全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激勵機制,鼓勵銀行開展貸款重組,加大技改升級信貸投放,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同時,鼓勵采用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融資聚智,突破技改升級難題。
簡而言之,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做到加強指導、簡化手續和做好保障,這必然要求相關部門堅決執行、全力作為,還需要政府更多以創新的方式,通過“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方式來融資聚智,解決技改升級難題;要求企業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抓好難得機遇、提升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爸袊圃臁辈粌H是中國形象,更是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