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大量出產糧食,必然會產生更多的農作物秸稈。衛星遙感監測顯示,11月1號到3號,黑龍江秸稈焚燒火點最多,東三省共702處,黑龍江占79%。東三省耕地面積,為保證糧食產量穩定,每年的秸稈出產量也居高不下。雖然自秸稈禁燒政策推行以來,東北的秸稈焚燒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東北地區的耕地較為分散的狀態,給禁燒執法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
【標準表述】
隨著全社會對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各地紛紛推行“禁燒令”。雖然這項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大的力度的巡邏督查仍然未能阻止“第一把火”的發生,這也讓許多基層干部的辛勞瞬間化為烏有。
秸稈禁燒遭遇執行難,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就啟示我們,政府必須轉換工作思路,更多地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秸稈禁燒問題,不但要“堵”,而且要“疏”。一紙禁令,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具體措施】
一、向群眾講清楚秸稈焚燒的危害,講明白禁燒工作是一件有利于群眾、有利于環境、有利于發展的大事,而不是政府的政績工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二、明確部門責任,改進工作方法。禁燒工作涉及到環保、農業等多個部門,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既要避免交叉執法,又要避免出現執法真空地帶。要適當強化牽頭部門的執法力,賦予其更大執法權,以增強對其他部門的引領帶動作用。
三、增加財政補貼,提高物質激勵。目前,各地秸稈禁燒的獎勵力度普遍較小,且補貼方式和對象不一。政府應當承擔起主要責任,想方設法增加投入,而不是讓農民自己掏錢去履行環保義務。
四、加強技術研發,嘗試多元利用。政府應積極引導學術界、產業界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相關技術研發,為秸稈的回收和再利用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