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體紛紛報道一名博士畢業生選擇當環衛工人的事件,引發公眾熱議。有人說這是大材小用,人才資源的浪費。也有人說,這是為環衛部門引進新人才,拓展新思想。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高學歷人才爭當環衛工事件屢屢見諸報端,成為民眾熱議的焦點。對于這一選擇,其中不乏發揮所長、學以致用者。但是更多的還是因為看重“事業編”的含金量所做的現實選擇。畢竟有了編制,就意味著待遇的旱澇保收和福利保障的全面兜底。此外,就業形勢差、畢業生供大于求的現實窘境業也讓高學歷者們不得不先求溫飽,再謀發展。因此,博士畢業生以學歷優勢考取“事業編”也不難理解了。這是從求職者個人角度講。
從環衛部門角度來看,招聘環衛工的目的并非出于部門發展和人才拓展的需要。環衛工是基礎崗,其崗位職責并不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對于高學歷人才來講,這樣的崗位很難實現能崗匹配、專業對口,確實是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如果任由這種狀態發展下去,可能會使“結構性失業”狀況更加惡化:一邊是機關事業單位招考報名數屢創歷史新高;另一邊是民營企業、農村或邊遠山區的基層崗位求賢若渴、人才流失。
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反思?!辈┦孔霏h衛工”,這是一種學歷高消費,反映的是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失衡問題。要想使高學歷人才在職場得到更好的發揮,杜絕人力資源的浪費,一方面,用人單位應建立更加合理的晉升渠道,也就是說,即使是做一線工勤崗的工作,也可以依據自己出色的工作表現進行管理崗的轉換。如基層人員在一線工作崗位工作3年以上,如果連續3年年度考核優秀,可以轉為管理崗位,形成良性循環,使高學歷人才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對用工市場盡快做一些前瞻性研究,適時調整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宏觀布局,積極為大學畢業生創造更多可以人盡其才的崗位,避免人才錯位現象在更大范圍內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