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顯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率比很多人想象的高得多,4名返鄉農民工中,就有1人創辦的企業存活期超過3年,而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基本上都在5%以下。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率高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你怎么看?
【解析】
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成功率高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的事實說明,一部分返鄉農民工已經褪去了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外出打工的經歷增長了商業意識,積累了管理才干,成為了創業的新群體。
仔細想來,返鄉農民工創業成功率相對更高,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性格優勢。創業之路,必然會遇到艱難困苦。大學生群體雖然有知識有激情有想法,但是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足,遇到創業阻力,中途放棄的自然就多些;而農民工群體一般生活環境艱苦,艱苦的生活鍛就其吃得了苦,經得住磨難的性格,在創業的之路中也更容易堅持到底。
二是經驗優勢。農民工群體與大學生相比, 具有更豐富的社會閱歷,這必然為農民工群體創業帶來便利。農民工群體先后在老家務工和外出打工的經歷,讓一部分商業意識強的農民工在閱歷、見識、情商、技能等方面得到歷練,彌補了知識技能的不足。
三是創業路徑上,農民工群體選擇創業項目時不會一味追求“高大上”,會更為謹慎,較少激進冒失,大多選擇打工期間所從事的領域,熟悉的行當,有一技之長、有穩定的銷售通道或有能助推發展的人脈資源;有的還會在老家推行自己曾親身在城市體驗過的項目,有模板和經驗可循。而大學生創業一般會選擇一些創新產業,地域也多在大都市,創新產業無經驗可循,大都市意味著市場競爭壓力大。這些都可能造成大學生創業失利。
當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創業的成功與失敗來評定大學生和農民工的優略。鼓勵創業,但是不代表人人都適合創業。無論是農民工也好,還是大學生也罷,只要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價值即可??傊瑒摌I之路,無關強弱,只關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