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鄉村醫生50歲以上的占23%,40-49歲的占24%,兩者相加為47%。而20-29歲的鄉村醫生只有7%。對于鄉村醫生逐漸呈現出老齡化現象,你怎么看?
【解析】
鄉村醫生,一個平凡而神圣的職業。在上世紀那缺醫少藥的年代,他們用一根針、一把草解決村民疾患,備受愛戴和熱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長的他們漸漸從歷史舞臺的中央走到邊緣;再加上長期以來鄉村醫生身份不明、收入低等原因使得一些年輕人不愿意到農村去從事這一職業,鄉村醫生面臨老齡化、年齡“斷層”的殘酷現實。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有:
首先,從業環境差、收入微薄、生活困難是鄉村醫生目前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年輕勢力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一些鄉村衛生室普遍還存在醫療設備陳舊、就醫者無法進行報銷、藥物品種受限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就診的村民越來越少,鄉村醫生的收入越來越少,在居高不下的物價環境下年輕人根本不敢涉足。
其次,身份編制難落實、不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也使得年輕人對從事鄉村醫生的前景頗感擔憂。很多鄉村醫生的身份一直都是半農半醫。目前只能與普通農民同等對待,無法享受到退休養老保障制度,老年鄉村醫生面臨著失業和老無所養的尷尬境地。
解決鄉村醫生后繼無人的問題,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健全機制解決這一難題。對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通過相關措施,解決鄉村醫生的身份認定問題。目前的村醫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基本沒有正規的醫學學歷和職稱,可以通過工齡置換的方法,解決資質認證問題,符合相關條件的醫生則給予認定國家承認的鄉村醫師職稱。
第二,提高待遇水平,落實社會保障。爭取將鄉村醫生納入事業編制,享受同衛生院職工一樣的五險一金等待遇。同時,區別鄉村醫生的不同情況,實行分類施保,切實解決鄉村醫生的基本社會保障、養老保障和有關待遇,穩定村醫隊伍。
第三,國家應增加鄉村醫療硬件、軟件的配備,加大對村級衛生所建設的投入,改變目前村級衛生所房屋破舊、設備簡陋、缺醫少藥的情況。
第四,政策鼓勵年輕人補充到村醫行列。盡快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年輕的大中專醫學院校畢業生到鄉村衛生室工作,鼓勵大學生補充到村醫行列,以彌補農村衛生人員后繼無人的現象。同時對于現有相對年輕的村醫,鼓勵其參加在職學歷的提升,更好為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