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美國一個研究機構的數據表明,從1980年起,有2%~4%的人患過焦慮障礙,到2005年,上升為28.8%。全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焦慮。而對于中國人來說,這種群體性焦慮更為突出。一個世紀前,世界還定義中國人是“漠視時間的人”,如今,則發現中國人甚至成了“最急躁最沒有耐性的地球人”。請你談談對最后一句話的看法。
【中公解析】
從“漠視時間的人”到如今“最急躁最沒有耐性的地球人”,這句話反應出人們在心態上的一種轉變,從以前的慢條斯理,不注重時間,到現在的分秒必爭,急躁焦慮。
目前社會焦慮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這緣于兩個原因:
一方面,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生活成本的上升,使得人們面臨著諸如就業難、買房難、養老難等一系列問題。
另一方面,社會結構轉型的劇烈碰撞,加大了社會關系中的不公平感、焦慮感和緊張感。
焦慮病的出現是社會轉型升級中,面臨改革陣痛期所出現的特殊社會問題,要撫平陣痛,緩解焦躁,需要多方努力:
第一,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從基層、民眾最關心的角度出發,大力創新就業機制,鼓勵創新創業,切實解決就業等年輕人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與發展,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建立普惠型社會。
第二,社會要加強輿論導向,媒體加強弘揚正能量,引導民眾建立積極健康的思維方式和創建腳踏實地的社會之風。
第三,民眾要加強自我疏導,建立愉悅積極的思維方式,適當的心理調適。以求達到個人身心以及個人與環境相協調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