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發展不斷拓展的同時,也會帶來環境污染、環境破壞等問題。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老生常談,但不斷發展的現實又使這一話題常談常新。依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一方面,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既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又帶來更多的污染排放,因而對環境質量產生負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經濟增長通過清潔能源以及新技術的使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等,對環境質量產生正的技術進步效應和結構效應。因此,題目中所提及的情況,屬于工業化的前期階段,而非后工業化階段。
深度挖掘,在大規模工業化階段,規模效應超過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不斷惡化;在后工業化階段,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超過規模效應,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改善。歸結起來,技術效應、結構效應、規模效應共同決定了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倒U形曲線關系,即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呈先惡化后改善的趨勢。
就我國而言,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大國,東中西部發展很不平衡,城市與鄉村發展很不平衡。從現實情況看,至少在東部城市,隨著產業升級以及對環境污染的大力控制和治理,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植被破壞等初步得到控制,或者有所改善。而在西部地區,大規模資源開發、大規模投資上項目、大規模污染排放仍然難以完全避免。這也就是中西部近幾年的經濟增長明顯高于東部地區的深層原因。這也正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現實表現。
因此,經濟增長與環境問題仍然是我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問題,政府和公眾對環境問題決不可有絲毫松懈。一方面,政府在進行引進大型企業之時,應時刻秉持可持續的原則,盡力減少污染源的不斷出現;另一方面,民眾應真正樹立主人翁意識,保護好家園的碧水藍天,不可隨意讓人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