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什么?怎么種?往哪銷?這樣的“農業三問”成為長期困擾農民的難題。
近年來,臨淄農商行積極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型商場超市”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帶動了臨淄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為農民增收開創了新路子。
扶持專業合作社走高端路線
臨淄區皇城鎮南臥石村的李銀山正忙著采摘西紅柿。與往年不同的是,老李的這一個蔬菜大棚里的蔬菜不是一車一車露天裝運,而是小心翼翼地放進印有“樂家果蔬超市專供”的包裝盒里。僅僅多了這8個字,老李的西紅柿每畝凈收入就增加了4000元。
地肥水美的臨淄歷來有種菜的傳統,但前些年由于種的多是“大路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讓不少菜農吃盡了出力不賺錢的苦頭。近年來,臨淄農商行在加大信貸投入引導菜農調整種植結構中,眼光盯住了“品牌+超市專供”的高端市場。截至10月份,在工商部門積極扶持下,臨淄區共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27家,出資總額3.2億元;引導全區北羊蔬菜、六合畜禽、市佛堂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帶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翠竹”牌蔬菜、“赫生源”牌豬肉、“堯王”西瓜、“億百合”黑木耳等商標48件,推動了一個個“農業車間”的蔬菜產品有了“身份”,成功躋身高端消費市場。目前,臨淄區的土豆、西葫蘆、黑木耳等品牌農產品直供上海、北京等40多個城市的大型超市。
引導商業資本反哺農業
臨淄農商行通過發展農村流通網、協議進場等方式,引導商業資本“反哺”農業發展,帶動農產品流通方式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轉變,實現“以商哺農、以農促商”的雙贏目標。
該行積極與工商部門協作鼓勵大型超市將資本投入向農村轉移,推進農村商業網點、本著中心建設,拓展農村市場空間。通過給予商戶集中授信、利率優惠、縮短流程等措施,幫助淄博東泰集團、山東奧德隆集團在全區發展各類連鎖店,為“農超對接”打好了硬件基礎。與此同時,實施“合同幫農”工程,積極促成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大型商場超市達成專柜銷售協議。充分利用商業資本,采取多與、少取、放活舉措,實現了農產品產、供、銷的緊密鏈接。通過市場的示范調節和信貸扶持作用,帶動形成取蘆筍、核桃、肉鴨養殖、食用菌等為主導產業的一批專業村,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李銓斌 劉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