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銀監會制定印發了《中國銀監會關于建立健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按照激勵與約束相結合,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相結合、效果與公平相結合、短期利益與長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科學、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我省很快創新并完善激勵機制,希望能充分激發員工內在潛質,增強基礎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層次和內在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所發展。但現行激勵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需深入研究與落實。
一、現行激勵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
1、激勵機制內容單一,過于偏重物質激勵。農村信用社的激勵機制采用的是物質激勵較多,而精神激勵較少的一種激勵形式。這種激勵辦法,對主要業務骨干和管理人員的心理需求激勵不足,不能持久、有效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2、機構設置機關化、收入分配職務化。員工收入分配的確定依據基本上沿用了機關、公務員模式,主要依據是職務等級,難以真正體現個人貢獻。
3、缺乏對員工職業生涯的系統規劃。由于單一的行政級別驅使,農村信用社對員工的個人發展沒有清晰的規劃,導致員工缺乏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影響了員工積極性的發揮。
4、激勵機制未充分體現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要求?,F行的激勵機制缺少明確的激勵目標,難以根據各類經營者的情況、貢獻多少等來實施激勵,不能體現按勞分配、以效益為目標的宗旨和激勵的杠桿作用。
二、完善激勵機制的相關建議
1.創新激勵模式,豐富激勵方式,把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在公正、客觀的基礎上,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考核評價體系,以增強員工積極性為出發點,針對于不同的崗位職能,以不同側重點對員工進行考核激勵。在物質獎勵的基礎上重視精神獎勵,將在職學習、技能培訓、集體活動等納入激勵的方式之中,依據員工的自身特點和具體需要確定激勵方式,以到達最好的激勵效果。
2.細化考核標準,充分貫徹多勞多得的激勵理念
在以各基層信用社為考核單位的前提下,針對基層員工的具體崗位職責,細化考核標準,將工作完成質量、具體貢獻、個人業務量、實際工作效果等綜合因素科學有效的結合,作為考核個人的重要指標,依據個人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懲罰,進行收入的二次分配,避免分配的平均化,落實貫徹多勞多得的激勵理念,使員工自然形成競爭意識,變壓力為動力,更好的發揮自身潛在才能,從根本上增強農村信用社的競爭力。
3.合理進行員工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員工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合理有效的對員工進行職業規劃,確立不同員工的不同發展方向,以發展方向為主線,從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對員工進行不同的區分,使員工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特有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企業文化的建立,對員工的思想道德方向、集體意識和職業認同感進行引導,使員工能夠明確方向,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規范日常工作行為。
企業的激勵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個人對激勵的方式和內容的需求也不斷的變化,一個優秀的企業要在變革中不斷改善激勵機制,完善用人機制,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實現自身競爭力的提高,最終達到企業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