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郎咸平曾經說過一個“6+1”理論: 美國把價值最低的制造業一端(即“1”)放在了中國。價值最低的制造業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因此,美國人把它全放在中國,而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六塊非制造業(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是“軟”的生產環節,“1”是“硬”的生產環節。在這樣一種“6+1”產業鏈的定位下,中國就淪落在了價值的最低端。郎咸平談到的就是如今中國制造業的真實寫照。在短短30年之內,中國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中心之一,并且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估算。2009年,中國占有全球制造業11.783萬億美元增加值的17%。超過美國所占有的16%。其中中國制造業有172類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70%的玩具,50%的電話、鞋,超過1/3的彩電,箱包等都產自中國,制造業更吸引了大部分外資。但是,其國際地位主要體現在總量上,而在質量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金融危機爆發以后.這種劣勢展現的更加明顯,尤其是一些附加值很高的復雜產品,差距更是明顯。因此,中國制造業需要走創新的道路,缺乏創新就是中國制造業做強的一個門檻。
請根據對材料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議論文。
要求:條理清晰,論述充分,有思想性。
【參考范文】
制造業發展的出路
我國正處于爬坡邁坎的重要關口,特別是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巨大沖擊,一批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在競爭中折戟沉沙。當前,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大力呼喚回歸制造業,凸顯再工業化回歸高端市場的雄心;與此同時,東南亞諸國以低成本也誘餌,我國制造業處在內憂外患中。
如何破解當前經濟發展瓶頸,制勝把握未來,繼續走在發展前列?面對危機,迎難而上,改變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騰出空間,培育新型產業,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努力實現“鳳凰涅槃”,砥礪前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轉型升級,要立足于自身優勢。浙江省雖然人口稠密,陸域資源不足,但海洋資源豐富,我省海岸線長度居全國首位。俗話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贏得了未來。”浩瀚的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發展海洋經濟,有利于揚長避短,進一步開拓新的經濟發展空間,有利于擴大改革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力。所以,實現浙江制造業轉型升級,在海涂上繪就經濟新藍圖。一手抓對產業結構升級有引領帶動作用的海洋產業,一手完善配套設施,利用自身優勢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轉型升級,要加大人才隊伍建設。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一,研發人員數量居世界第三,但創新人才不足,高層次創新人才更是缺乏。現代制造業,大量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滴趸实壑赋觯骸白怨胚x賢任能,首重人才。”因此,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是全球競爭中最為緊張的資源,誰占據人才資源高地,誰就占據創新的制高點。所以,加大人才隊伍建設,要開辟人才公平競爭的陽光通道,開創廣納群賢的好局面。
制造業轉型升級,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習總曾指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和諧,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碑斍拔覈洕l展是“唯GDP論英雄”,經濟發展中不考慮環境承載力??扛咄度?、高能耗、高排放換取工業增長,靠低成本、低價格、低效益擴展市場空間,我國經濟逐漸陷入惡性循環。這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利于保障群眾權益。所以,把生態文明放在位置,堅守生態底線,加大綜合治理力度,以綠色推動發展,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實現經濟轉型的主戰場。面臨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如何保持大國地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那就是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同時,立足于自身優勢、加大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實現中國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