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分析】
材料從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近況和國外海洋經濟目前的發展狀況,來闡明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的必然性和緊迫性。從給定資料來分析,試題要求我們借鑒國外發展海洋經濟的經驗,在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優勢的基礎上,提出符合發展海洋經濟需要的具體策略。
【真題鏈接】(2012年浙江)
圍繞給定資料主旨,聯系浙江實際,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1)觀點正確、結構完整;(2)論述深刻、條理清晰;(3)字數1000-1200字。
【2012年浙江省考完整申論真題及材料】
【思路提示】
考生的立意點需聯系浙江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資源匱乏等省情及發展浙江海洋經濟的優勢,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海洋經濟的具體對策,如: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突破融資渠道單一的掣肘;大力提高科技創新及轉變科技為生產力的能力;發展海陸聯動的多元驅動機制等,同時,廣大考生需以海洋意識、海洋戰略、海洋文明的意識和戰略高度,將浙江海洋經濟的當前與長遠、現狀與未來嫁接起來,在充分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礎之上,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海洋經濟對策。
【參考范文】
跳出陸地 發展海洋經濟
近年來,我國乃至國際政府紛紛把發展重點轉向海洋經濟,而位于東海之濱的浙江省,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早在2011年,國務院就批復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這一規劃使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天然環境和政策扶持賦予了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的條件。浙江省該如何突破陸地資源的束縛,發展好海洋經濟應成為政府議程關注的焦點。
首先,跳出陸地,發展海洋經濟需提升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當前環境下,傳統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導致海洋污染嚴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因此,以先進科技為先導的可持續發展方式是海洋產業轉型的關鍵。
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精神,浙江省需加大對海洋科技研發的投入、設立海洋科技創新重大專項,著力突破海洋新材料產品的研發、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等核心技術。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科教體系完善、核心競爭力突出、綜合實力較強的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區,開創海洋產業規模化,數字海洋開發工程化,海洋科技高效節能化的新局面。
其次,跳出陸地,發展海洋經濟需突破融資渠道單一的瓶頸。盡管海洋經濟的發展前景較為廣闊,但資金不足、融資不暢一直是掣肘海洋漁業、船舶制造業、港口等海洋產業后續發展的因素。號稱“五分天下有其四”的浙江省在海洋產業長期發展的道路上總結出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總策略,以集民智、匯民力的方式廣泛吸收民間資本、暢通融資渠道。民間資本大量進入建設海洋基礎設施的領域,既解決了海洋產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又使民營企業成為推動浙江GDP迅猛增長的重要力量。
最后,跳出陸地,發展浙江省的海洋經濟需構建海陸聯動的多元驅動機制。跳出陸地并不意味著擱淺陸地產業發展,而是利用海洋經濟外延性的特質,使海洋和陸地形成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聯動機制。
所謂海陸聯動機制指的是把海洋和陸地打通,形成海陸聯動的現代交通體系、多渠道的銷售模式和全面的產業結構,實現臨海主體發展區和內陸聯動區之間的同步協調和對接融合。同時,構建海陸聯動的驅動機制還需以培育人才隊伍為重點,在人才智力的支撐下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新興產業集群,通過生產銷售物美價廉的產品,有效地拉動省內內需,使消費成為刺激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劑強心針。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省委工作會議中說“我們不僅是向大海要土地、要資源、要能源,緩解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要素制約,更重要的是通過海洋資源開發和港航物流建設,集聚全球生產要素,開拓世界新興市場,拓寬新的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寥寥數語點燃浙江“海洋世紀”的富民強省夢。宏圖既舉,夢想召喚,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浙江人民一道奮斗在路上,齊力書寫著關乎海洋經濟的壯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