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5月,中央《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綠色化,并將其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并列。確立綠色化發展的新坐標,是深化改革、發展圖強的關鍵之舉。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全面推進鋼鐵、有色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在《中國制造2025》中,“綠色”散布其間,成為貫穿全文的主色調。
2015年4月25日,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發展高端峰會在高新區舉行。會上,來自國內本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圍繞“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助推中國制造”的主題,從不同方面共同交流了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旨在促進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技術、標準、裝備、產品服務協同發展。
【標準表述】
[現狀分析]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笆濉币詠?,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國制造業始終堅持穩步發展,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已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工業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主導力量,我國制造業肩負著由大變強的新歷史使命。
綠色化漸成為制造業轉型發展新趨勢。生態環境與生產制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動了全球工業設計理念的革新和傳統技術的改造升級,以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對生態環境破壞的最小化。歐美的“綠色供應鏈”、“低碳革命”、日本的“零排放”等新的產品設計理念不斷興起,“綠色制造”等清潔生產過程日益普及,節能環保產業、再制造產業等靜脈產業鏈不斷完善,都表明制造業的綠色化發展目標已經成為制造業的共識。而低能耗、低污染的產品也逐步顯示出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綠色發展是實現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并列提出。綠色是發展的新要求,循環是提高資源效率的途徑,低碳是能源戰略調整的目標。目前綠色制造已經成為國際發展的趨勢,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消費者愿意花費更多的錢購買低碳、環保的綠色產品。綠色制造體現了一種有序、健康的發展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將成為企業競爭力、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體現。
[緊迫性]
推進我國制造業綠色發展已到了非常緊迫和關鍵的時刻。
一方面,中國對全球資源的需求量很大。如中國原油需求增量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44%,鐵礦石需求增量約占全球的105.1%,鋁土礦需求增量約占全球的78%,銅礦需求增量約占全球的149.5%。
另一方面,我國重化工產品產量所占全球市場份額過大。在這種背景下,經濟發展不能再依靠大量的投資和產能擴張來實現,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獲取經濟發展。
[對策措施]
對此專家建議:
一是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印染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加強綠色產品研發應用,推廣輕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術工藝。積極引領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發展。
二是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支持企業強化技術創新和管理,增強綠色精益制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
三是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顯著提升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推進工業園區產業耦合,實現近零排放。打造綠色供應鏈,壯大綠色企業。強化綠色監管,健全節能環保法規、標準體系,加強節能環保監察,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開展綠色評價。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綠色發展是圖強之策
推動生產生活的綠色轉型
綠生產 強發展
“內涵”與“顏值”并重 堅持綠色發展
[開頭示例]
收獲了30多年快速發展的中國,目前已邁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事實證明,隨著資源環境壓力的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面臨的許多機遇,都蘊含在“綠色”之中。如何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金石。
[結尾示例]
“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這是中央對生產方式“綠色化”提出的目標要求。實現這個目標非一人一時一地所能勝任,必須舉全社會之力攻堅克難,既要有壯士斷腕的果敢,又要有抽絲剝繭的耐心。只有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實現了“綠色化”,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的良好生態環境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