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科技部和工信部要攜手聯動,把裝備制造確立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全球消費品大多是“中國制造”,但這些消費品的品牌、生產的裝備,卻絕大部分來自國外。李克強最后強調,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是推進“中國‘智’造”?!凹娭钦叱纱笫隆保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十幾億人層出不窮的新鮮點子,激發市場活力,真正推進中國制造的智能轉型。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文中指出,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深度解析】
[權威論述]
現在,傳統的“made in china”中國還要繼續做,但中國制造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這就要運用信息技術,智能轉型。
——李克強
【查看詳細】
[意義]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取得成就與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制造體系,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持續的技術創新,大大提高了我國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大型飛機、北斗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千瓦級發電裝備、萬米深海石油鉆探設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我國已具備了建設工業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存在問題]
但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必須著力解決以上問題。
[出路]
建設制造強國,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突出創新驅動,制定特殊政策,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全社會力量奮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參考對策]
推進“中國‘智’造”,就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抓手。時至今日,傳統的發展動能已大幅減弱,舊有的增長方式更是難以為繼,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能寄望于少數研究人員坐在房間里閉門造車,而是要充分調動從普通員工到管理者在內全體國民的聰明才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失為集思廣益、廣納群賢的有效渠道。這不僅需要政府降低門檻、加大投入、簡政放權的政策引領,也需要社會尊重知識、愛護人才、崇尚創造的環境支撐,更仰賴國民不媚世俗、發揮潛能、干事創業的熱情活力。
【查看詳細】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以創新托舉中國制造
振興裝備制造業是“智造”中國的必然選擇
[開頭示例]
1.工業是經濟的根基,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源泉,工業的發展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歷次工業革命的經驗告訴我們,哪個國家在科技創新、制造業革命中占得先機,哪個國家就能以穩健的發展躋身世界強國之列。150多年前,中國曾經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的制造業迅速在殖民侵略中沒落?,F在,當中國以全球第二的經濟體量再次成為世界制造大國,大而不強仍然是中國制造急需突破的瓶頸。而《中國制造2025》正是破題藍圖。
[過渡示例]
1.我國是全球制造業大國,但中國制造業卻面臨大而不強的局面。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作為未來10年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路線圖,“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是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對策示例]
1.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結尾示例]
1.厚國之力須興工商。工業強國夢凝聚了幾個世紀中國人的汗水,今天仍然是我們為之奮斗的夢想。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制度和技術創新將形成一股浪潮,推動中國制造的大船揚帆出海,讓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