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10月, 媒體不斷接到江蘇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多地學生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后集中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他們懷疑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對此,校方無奈表示,找遍了當地所有檢測單位,均無法出具檢測報告。我國已建室外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是一項行業空白。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作為全天侯的室外運動場地,塑膠跑道已成為很多中小學體育設施的標配。平整度好,抗壓強度高,既有利于學生運動,又可降低摔傷率,優點確實很多。然而,如果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標準付之闕如,有關部門對跑道工程的建設缺乏有效監管,也會讓無良廠家鉆了漏洞,讓孩子們深受其害。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與成年人相比,還在上中小學的孩子,辨識危險的意識不高,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無論是對家長而言,還是對學校來說,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呵護這些年輕的生命,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和責任。學校內部的基礎設施,與孩子們的安全,息息相關,本就該以最嚴格的“標尺”進行度量,豈可只求價低,不管安全與否?又怎能只建不管,不顧是否符合標準?也正因此,從“紙桌凳”到“毒跑道”,類似的事件,才會引發這么多的憤慨。
學生安全無小事。無論是校舍、課桌椅質量,還是塑膠跑道質量,都不能跨越安全紅線。在各地類似事件陸續被發現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必須亡羊補牢,對校園跑道徹底“消毒”,確保學生身體健康。
[對策措施]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
一是為塑膠跑道設立有毒檢測的強制標準,并指定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有毒檢測,及時彌補這一行業空白。
二是要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的把關,要能層層落實責任,環保、住建、教育、質監、體育局等部門都要能做到守土有責,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