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高考前,內蒙古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接到大量舉報,反映河北省許多官員將孩子送往內蒙古參加高考。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內蒙古自治區今年共取消1465名高考學生的報考資格,對于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已協調流出地進行了妥善安排。
【綜合分析】
“高考移民”一般是從人口密度大、教育質量較高、錄取比例較低的地區,向人口密度小、教育質量較低、錄取比例較高的地區遷移。地區間教育發展的差異,顯然是導致“高考移民潮”的誘因。
“高考移民”的對象,一方面在原籍享受優質的高中教育,一方面來參與招生計劃的競爭,擠占國家分配給其他省市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如果讓他們走入高考考場,是對公平、公正的一種踐踏。
【具體措施】
第一,應堅持考生報名資格中戶籍和學籍缺一不可的原則,尤其要嚴格遵循學籍管理中的連續就讀規定,絕不允許任意開口子。
第二,要徹底清除“空掛學歷”現象。除了警惕其中的以權謀私行為外,應特別注意防止某些地方出于局部利益考量,為拉動“售房落戶”而對“空掛學歷”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第三,對于查實的“空掛學歷”及“高考移民”幕后的“操盤手”及不作為者依法追責,讓他們相應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