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經濟文化齊發展
來源:易賢網 閱讀:1588 次 日期:2015-12-01 13:33:46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范文經濟文化齊發展”,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網校授課:>>>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范文示例】

要發展經濟 更要保護文化遺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優良的中華文化孕育了不少名人,名人的人文情懷滋養著不少地方的旅游業,使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成就了不少地方的發展佳話。然而,經濟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還沒有被一些地方政府正確認識和處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忽視了文化自身的價值。出現了爭奪名人故里和“保護性拆遷”等荒謬現象,以發展躁動綁架文化資源,使文化成了經濟發展祭壇上的犧牲品,佳話就變成了亂象。所以,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關系值得我們深思。

文化遺產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資源優勢。我國有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也有著可與日月爭輝、能同天地齊壽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以其悠久的歷史、廣泛的影響日益成為現代社會的利用資源,文化遺產成為一些城市和地區的形象和特色。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展現了各地歷史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也展現了各地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遍布各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成為發展旅游業的寶貴資源。在旅游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中,文化遺產旅游收益所占的比重相當大,是旅游經濟的重要支柱。各地通過挖掘豐富的文化資源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從而不同程度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對傳統文化遺產進行創新開發和應用突破,還可以形成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鏈條。

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文化遺產進行商業化推廣、市場化運作,是傳統文化老樹開新花的必由之路。只有經濟發展了,才有足夠的投入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建設好。把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旅游來統籌開發,使之形成產業化,反過來可以用資源利用的收入來保護文化遺產和進一步開發歷史文化遺產。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通過網絡、電視等新興媒體瀏覽名著、欣賞音樂、品味具有濃厚文化特色的中國作品,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傳播了傳統文化遺產。運用各種渠道開展跨文化對話,還消除了文化的隔閡與偏見,堅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確實可以相互促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創造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寄托。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我們不但要看到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更要關注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切實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資源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發展。要充分利用文化遺產進行文化產品創作,進行知識產權開發,凸顯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多重作用,讓文化遺產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只要我們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正確把握和處理好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就一定能實現實現經濟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的雙贏!(1090字)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寫作真題‖模擬題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申論范文經濟文化齊發展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