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
近日,一份未標明出處的“全國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引發網友熱議。其中顯示由高到低依次是:上海9250元,深圳8780元,北京8550元,溫州8020元,杭州7880元,廣州7750元,蘇州7320元,廈門6600元,青島6260元,南京5980元,成都5660元,西安5400元,天津5350元。截止到3月5日18時,在新浪微博投票中,只有404名網民自承:“安全感滿滿的,拉前腿中!”而14105名網民感到“不安全,后腿拖得褲衩都不見了”。
點評:
這份所謂的“全國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早在2012年就在網絡熱傳。無需對“安全感工資”太當真,安不安全還得因人而異,幸不幸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滿足度。
首先,“安全感工資”的出爐過程值得懷疑,其科學性更是值得深究。按照榜單制造者的說法,該榜單是根據2011年各大城市的平均工資、物價漲幅趨勢以及消費成本進行綜合,計算出一個平均值。并且榜單是以城市白領為調查對象,并無普適性。
其次,“安全感工資”的準確性依舊是一個謎。當下的大眾消費月結單上,小頭花銷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開銷,大頭則還有房貸、車貸、房租、保險,甚至還有孩子的教育費用等各種難以言表細數的開支。如此一來,“安全感工資”的平均值算法本來就不科學,終究只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噱頭。
最后,“安全感工資”的說法將工資定為安全感的唯一標準,難免落入以工資定幸福的窠臼之中。一味地將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高低歸咎于工資水平的高低,最終只會與安全感、幸福感越來越遠。
應該說,個體“安全感”有各自迥異的價值比照標準,因人而異,冷暖自知,并不存在一個統一標尺,更不可能簡單到用工資多寡來衡量。安全感與幸福感都取決于內心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平衡點,而非單純地由物質水平所決定。“安全感工資”的說法本身就不靠譜,所以無需過多的攀比與對照,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自身所秉持的品質與堅持。同時,收入完全決定幸福是一個偽命題,但其中折射出的民生焦慮,卻是有關政府職能部門需要正視的。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應將“安全感”完全寄托在工資上,它應該有完善的保障,健全的福利。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