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例題】
對于某地公交車上“吐痰請向外吐,提高個人素質”的告示牌發表自己的看法。
【題型分析】
開放型試題是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中常見的一種題型。開放型試題通常給應試者呈現一個開放性問題,要求小組成員就某個命題或話題發表個人觀點,之后大家通過討論得出統一的方案或解決辦法。
開放型試題的題目設計比較簡單,最大特點是試題背景不做過多的限制,即不涉及對某種觀點或論斷進行選擇、判斷或排序等,而是更加側重于考察應試者的思維分析能力,邏輯的嚴密性以及創新性。
【考察核心】
開放式問題答案的范圍可以很廣,很寬。主要考察應試者思考問題時是否全面,是否有針對性,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新的觀點和見解,開放式問題對于評價者來說,容易出題,但是不容易對應試者進行評價,因為此類問題不太容易引起應試者之間的爭辯,所考察應試者的能力范圍較為有限。
1.主動性:即在辨認出問題所在、障礙或機會的基礎上,對現有的問題或將來的問題或機會采取行動。
2.溝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聽、說、問”三種成比例出現的行為。“說”,即表達清晰,具有說服力;“聽”,即有效傾聽,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問”,即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行為了解別人的意圖。
3.演繹思維:即能對事物進行有條理的分析,或用步步推進的方法對事物進行解剖。包括對問題、形勢等系統地、結構性地理解,進而對不同特性或方面進行系統比較,理性地制定出先后對策、確定時間序列、因果關系等。
4.團隊合作:即愿意與他人合作,作為團隊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與那些喜歡獨立、競爭工作的人相反。
5.自信:即敢冒風險接受任務,或敢于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意見。
【答題策略】
個人陳述階段
開放型試題與結構化面試的綜合分析題型非常相似,也是考察應試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陳述階段”主要考查考生對問題的界定是否正確,對問題的理解是否得當,對問題的分析是否合理。想要在短短的30或40分鐘內達成小組的一致意見,首要任務就是對問題進行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將小組討論的內容聚焦從而圍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合理分配時間提出解決方案,使小組討論有個成功的開始。
自由討論階段
在自由討論階段,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實際情況來決定自己的角色。小組討論重要的是看考生在討論過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無論充任哪一個角色,都要出色完成自己的角色,將普通的成員角色做出特色做出效果。要表現出主動參與、積極推進的態度,以團隊利益為核心,最不能要的就是個人英雄主義。一場無領導小組討論下來考官對考生的印象就是“教養”和“風度”,所以自由討論階段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形體語言方面的鍛煉,包括語調適中、手勢的適中、面部表情自然、身體姿勢端正。
發言重點是要亮出自己的觀點,并適當予以闡述。力爭做到觀點明確,思路清晰。不能泛泛而談,
總結陳詞階段
總結陳述階段是由小組中的一位考生對整個小組的觀點進行匯總和陳述。在總結陳述階段,考生要注意角色的選擇。如果考生概況歸納能力較強,表達演繹能力比較好,可以盡量爭取做總結陳述者,總結時候要條理清晰,分點論述,注意把控時間,言簡意賅。這就要求在整個討論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聽,理解好大家的觀點,做好詳盡的筆記,概括歸納能力要強。
【參考解析】
個人陳述階段
1號考生:
各位組員,大家好!經過思考,我對這個問題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文明建設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一直備受關注。在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屢結碩果的同時,仍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尚未根除,“隨地吐痰”正是其中之一。在很多城市,隨地吐痰者十分普遍,屢禁不止,某地公交車上之所以會貼出“吐痰請向外吐”的告示,其目的應該是提醒乘客養成良好習慣,不要在車內“隨地吐痰”,破壞乘車環境。
第二,我們可以理解公交司機想要喚醒乘客自覺維護乘車環境的急切心理,但通過這樣帶有行為導向性的告示,將“隨地吐痰”這種“己所不欲”的行為“施予”車外的公共環境中,恰恰反映了司機對公共事物的冷漠,在要求乘客的同時卻忽視了自身社會公德的缺失。
第三,公交車是城市的窗口,是公共形象和環境的代表,不應誤導人們的行為,為了一己之利而損毀和歪曲社會公德的價值和涵義。對于公交車上貼出的這則損人利己的荒謬告示,公交管理部門也有失察之嫌。
第四,歸根結底,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在查找原因和深刻反思之后,必須回歸到行之有效的操作層面。我們必須著手解決的問題是:首先,逐漸減少直至消除“隨地吐痰”的行為;其次,喚醒公民的公德意識,重塑城市文明體系。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陳述完畢!
其他考生:
略。
(個人陳述結束后,也要注意認真聆聽別人的意見,做好紀錄,在提出觀點的時候,進行統計并得出結論,能夠體現出良好的判斷和思維決策能力。)
自由討論階段
(在自由討論階段,考成最需要關注的就是如何盡最大努力為小組任務的達成做出貢獻。討論一開始,就可能會有人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此時很容易爭論不休,導致因時間關系而匆忙做出結論的尷尬。對于開放型試題,考生可以在討論一開始就制定討論規則,帶領組員構建出后續討論的框架和流程,無疑將會占據整場面試的制高點。之后,只要能夠促使自由討論環節順利而有序的進行,成為“領導者”可以說十拿九穩。
真正的領導者,其表現機會,不僅在于說話的多少,更在乎對討論進行中節奏的控制,能否提出有價值的觀點,能否在高壓的情況下自己創造機會和利用別人創造的機會恰到好處的表現自己,能否激發組員的積極性參與到討論中,并給予組員公平合理的機會陳述觀點。)
1號考生:
各位,現在是我們自由討論的時間了。剛才的陳述階段很多組員都提出了非常精彩的觀點,為了更有效的交流和分享,我建議我們首先明確一下后續討論要完成的任務并進行分解,依次討論。對于題目背景所交代的問題,我們需要完成的任務一共有三項:首先是這個現象反映了什么問題,其次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最后是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想這樣可以提高我們討論的聚焦程度,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我們從“提出問題”入手,開始我們的討論呢?好的,那我們首先來討論這個告示牌反映出的深層次問題。剛才3號考生的個人陳述見解非常獨到,我們不妨聽一下他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3號考生:
我認為貼這樣的告示牌實屬司機的無奈之舉,其實,若無習見的“沒素質”的隨地吐痰者,何來不通的標語和“沒素質”的公交司機?只不過,公交司機因不通的標語,現今成了“沒素質”的突出代表;而那些隨地吐痰者,卻一面正義凜然抨擊公交司機的“沒素質”,一面若無其事地繼續干著隨地吐痰的事。歸根結底還是要杜絕隨地吐痰。
5號考生:
我不同意3號考生的看法。乘客坐公交車,的確應該保持公交車衛生干凈,司機關注“車廂”這個“小環境”的文明也無可厚非,但是保持衛生,不是將“骯臟”轉移到“車廂”外這個“大環境”。若是以為只要吐在車外就可以不污染車內環境,其實就是一種鼠目寸光的表現,要知道作為我們生存環境的車內和車外一樣重要。任何損人利己的行為,只會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糟糕。公交車司機的錯誤,就在于有“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的錯誤觀念。
2號考生:
認為雖然大家都知道不應該隨地吐痰,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盡管一些公共場所嚴厲禁止人們隨地吐痰,可又總是忘了告訴人們怎樣吐痰、往哪里吐痰。相比之下,向車外吐痰起碼暫時讓車上的乘客遠離了骯臟和健康威脅,所以我覺得,教乘客向車外吐痰雖然并不是治本之策,但這個做法應該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原諒,在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之前,做為無奈下的權宜之計未嘗不可。
(無領導小組面試考察的是一個人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溝通技巧和合作意識,要實現領導的意圖必須先取得彼此之間的認可,特別是危機關頭處理危機的能力,否則會激化矛盾,導致兩敗俱傷。作為領導者,要善于統一意見,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各有各的觀點,運用專業詞匯把大家的意見統一起來,既能肯定別人的觀點,獲得別人的信任,也能體現出自己的歸納能力和專業性。)
1號考生:
我同意3號考生、2號考生和5號考生的觀點,隨地吐痰的乘客和公交司機的行為都有不當之處,剛才三位同學的觀點都很好,無論是乘客對于車內環境的漠視,還是司機對于“吐痰向外”的引導,甚至于管理部門極力強調司機的“個人行為”,他們共同缺乏的都是對自我行為的檢討和反思,其實社會公德說到底,就是一種責任意識,一種自我約束的行為規范,乘客、司機和公交公司在遇到問題時應該通過自律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推卸責任和損人利己。
其實主要責任由誰承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行為主體從這件事情能體會到什么,能從自己的身上找到什么缺點,今后該怎么做。咱們討論時間已經過半,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每位主體應該承擔的責任,通過哪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我說的就是這些,不知道幾位考生有什么看法?
5號考生:
我同意1號考生的觀點。我覺得關鍵還是要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弘揚城市文明,從思想意識入手。
4號考生:
但是制度手段更為重要。現在實行依法治國,我認為有必要通過法規和制度來進行規范和要求。例如細化處罰措施,強化監管責任等。
3號考生:
提高思想意識是一方面,但是日常行為規范也是必須予以關注的,例如杜絕隨地吐痰,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公德不僅停留在每個人的意識層面,更需要在一舉一動中踐行。
1號考生:
經過剛才的討論,對于這個現象思想層面和行為層面,我們都找到了原因,也提出了不少解決辦法,此外,我想在治理隨地吐痰問題時,管理部門除了處罰手段外,也可以通過提供清潔袋等更為人性化的措施進行引導。3號考生發言思路比較清晰,我提議由她進行總結陳詞,大家覺得可以嗎?
總結陳詞階段
3號考生:
面試官你好。下面將由我代表我們的組員,向您陳述我們小組經過自由討論后形成的最終意見。
首先,我們認為這個現象一方面反映了公交車乘客隨地吐痰的惡習,另一方面反映了公交司乘人員對車外公共環境的漠視,這兩種行為的本質,都是缺乏公德意識的表現。目前中國在各方面的影響力都不斷增強,但與此同時,如果國民素質、社會公德不能迅速跟上,就會出現諸如本題所描述的不和諧的現象,甚至損害中國的國民形象。
其次,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缺乏主動維護公德的自律意識;第二,社會環境監督不力,例如處罰措施不嚴;第三,社會風氣倡導不足。
之后,我們小組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展開了重點討論。
作為公共服務提供者,一是要加強社會公德建設。通過各種宣傳活動,讓每個人都能對隨地吐痰建立應有的恥辱意識。二是進行技能培訓。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合適的渠道教大家該如何應對非吐不可的情況,如身上常備紙巾等。第三,改善衛生設施。增設公共場所吐痰專用桶或翻蓋垃圾桶。第四,有效罰款。用懲罰來喚醒意識,還可以讓隨地吐痰的人當義工,從維護市容的工作中得以自省。
作為個人,關鍵還是自覺來約束可能產生的不文明行為。
以上就是我們小組對該現象的看法,謝謝考官,謝謝各位組員。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