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背景】
近年來,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實施以來,我國城鎮規劃的編制、管理、監督制度日臻完善,城鎮發展日新月異,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但城鎮建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部分地方政府對城鎮規劃工作不夠重視,有很多隨意性和短期性行為,個別城鎮甚至出現了“一個將軍一個號,各吹各的調”、“編規劃,紙上畫、墻上掛,不如領導一句話”的怪現象。
城鎮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系統工程,是推進城鎮建設、推動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節點,也是政府指導、調控城鄉建設的基本手段。因此,城市規劃的制定、管理、監督等工作都馬虎不得,這涉及城市的未來發展、合理布局和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也關系著社會各個行業、部門和百姓的切身利益。中.公教育版權
【相關政策】
“十二五”規劃提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注重以人為本、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安全實用、突出特色、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強化規劃約束力,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預防和治理“城市病”,提高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增強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
2012年5月,溫家寶明確表示,要大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交通樞紐功能,帶動功能,要素聚集功能,服務、管理和創新中心功能,加快建設國家重要門戶機場,充分發揮武漢的龍頭作用,努力實現武漢城市圈率先崛起,引領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習近平在上海時指出,規劃是導向、是龍頭,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規劃清晰、布局合理,才能為科教文衛體等各種社會事業資源設施的高效合理配置提供基本依據,才能在科學意義上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相關事件】
城市內澇
2012年7月,在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損失慘重,最終造成了77人死亡的悲劇。在災害面前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應急管理都暴露出許多問題。
路面塌陷引發關注城市安全
2012年8月9日至17日,僅9天時間,哈爾濱就連發7起路面塌陷事故最嚴重的是14日,南崗區遼陽街90號人行道路面突然塌陷,瞬間形成面積10多平方米、深達20米的大坑,4名行人墜入深坑,致2死2傷。深坑還導致排污通道斷裂,附近居民供水供氣一度中斷,事后用了20車碎石才填滿深坑。該市其余幾處塌陷地點也“頗不尋常”,集中于地鐵施工現場、地下商場通風處、立交橋下等路面。
豪華建筑短命拷問城市規劃科學性
2012年6月,建設投入8億元,使用壽命不到10年的沈陽綠島室內體育場因使用率太低淪為倉庫而被拆除。
科學規劃人文關懷很重要
近期,高18米,耗時兩個多月新建成的烏魯木齊“飛天”雕塑和位于河南駐馬店汝南縣的“梁祝故里”景區分別因被網友吐槽“缺乏創意”、“形象嚇人”后被悄然拆除和景區建設地處偏遠、缺乏配套規劃而成為爛尾工程。
城市建設不能只考慮政績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真文物遭殃,假文物吃香”的現象更是時有發生,如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維修性拆除”等。中.公教育版權
30年我國消失文物多半毀于建設活動告訴我們,建設的是“政績”,破壞的是“文物”。無論所謂的“建設性破壞”、“保護性拆除”多么動聽,隱藏其后的事實依然是破壞。
【一段話簡評】
城市設施、城市交通、城市魅力、城市精神等都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競爭力。各地各級城市建設部門在求新、求好、求快的發展進程中,要把握城市建設本質要求、把握城市發展內在規律、挖掘城市區域特色、培育城市科學內涵,事關城市發展前景、區域優勢、乃至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大局。所以,在面對城市化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新挑戰中,要以科學的城市發展理念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化冒進式發展而引起的資源環境問題和城市建設失控問題,不斷構建宜居城市、人文城市、旅游城市、開放型城市、科學化城市、國際化城市,向世界展示具有國際化水準、彰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風貌。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