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如果缺乏文化支撐,一個民族就難以世代綿延、持續發展。同樣,文化也是科研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美國加州大學前校長克拉克·科爾曾作過一個統計,1520年之前全球創辦的各類組織中,到上世紀90年代仍以同樣的名稱、同樣的方式、做著基本同樣工作的組織,一共遺留下來85個,其中有70個是大學,15個是宗教組織。這一現象說明文化對一個組織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積淀是學術性組織生存發展的根本。英國著名哲學家貝爾納曾說:“從中國已有的成績可以看出,經過適當改造的中國文化傳統可以為科學事業提供非常良好的發展基礎。”
創新文化具有怎樣的時代特征?經過十多年的創新文化理論研究與實踐,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們認為,首先在創新思維方式上,具有更大的發散性和更強的兼容性:這不僅體現為創新思維中的學科交叉,也體現在創新文化建設中要兼有全球化傾向和地域化特色。創新過程和目標與社會的人文倫理價值觀的關聯日益密切,既有高遠的全球視野,強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與合作,也提倡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覺,注重充分利用本土的知識資源和文化營養。在創新組織文化方面,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和更強的激勵性:創新組織從相對分割的組織形態轉向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多機構協同的創新體系,既強調員工的自主流動、自由探索、思想砥礪、尊重個體的創造性,為不斷涌現的各種新思想提供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保持相對寬松環境中的競爭壓力,通過各種評價、激勵、榮譽、利益杠桿加以引導,以期最大限度地煥發出創新的積極性。在社會文化氛圍上,體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既強調科技創新對于發展經濟、增強核心競爭力等國家目標的關鍵作用,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新意識和激情,也強調科技創新對人類尊嚴的堅守,強調科技創新必須有利于人、社會、自然的和諧及可持續發展。
建設創新文化,僅有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和借鑒是遠遠不夠的。科技人員要樹立創造性思維、敢于標新立異、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要摒棄論資排輩、排斥不同學術觀點、壓制學術民主、“槍打出頭鳥”的封建文化。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傳統確實有一些消極因素阻礙著科技人員創造性的發揮,諸如唯命是從、因循守舊、近親繁殖、學霸作風等,不破除這種束縛創新思維的文化積弊,科技創新便是一句空話。要做“出頭鳥”,敢為天下先,除了創新者要有勇氣頂住各種壓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要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激勵創新、民主和諧的創新文化環境。建設創新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給科技創新打開自由翱翔的天空。
自1998年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啟動,中國科學院的創新文化建設就應運而生。知識創新工程的五大目標是:科技創新目標、體制改革目標、機制轉換目標、人才隊伍建設目標以及創新文化建設目標。
在知識創新工程中,中國科學院科技人員堅持以創新跨越為目標,不斷科學前瞻、謀劃未來發展,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凝練創新目標,立志攻關攀登;堅持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優化創新隊伍、激發創新活力;堅持以提高創新能力為主線,調整科技布局、夯實發展基礎;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革新體制機制、創新科技管理;堅持以開放聯合為手段,集聚創新資源、實現共同發展;堅持以認知科學真理、服務國家和人民為己任,端正科學理念、建設創新文化??萍紕撔屡c創新文化相互促進,比翼雙飛。
創新文化是貫穿上述六個堅持的一條紅線。歸納起來:首先是價值導向。即在科學研究中把認知科學真理和服務國家、人民的目標結合起來,使中國科學院科學研究注重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從而產生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成果。其次是體制機制創新。即把跨越發展和開放聯合結合起來,不僅推動了全院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同其他創新體系一道為構建國家創新體系提供重要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
中國科學院領導層對于創新文化建設一貫給予高度重視。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路甬祥曾指出,創新文化是先進文化在研究團體內的一種反映,它不僅為科學創新提供很好的基礎條件、精神氛圍和客觀環境,同時也是約束科技團體,約束科學技術負面影響的一個重要的道德力量。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提出“開放興院”的“3O”(Open Mind、Open Eyes、Open Door)戰略。他指出:“要開放觀念,敢于創新試錯、敢于挑戰權威、敢于爭當一流;要開闊眼界,多看世界前沿、多看社會需求、多看學科交叉;要開門拓業:吸引世界一流科技帥才,鼓勵人才流動,打破行業、部門與學科壁壘,加強科教結合,加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開放共享?!?/P>
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郭傳杰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總體目標,是要出世界一流的創新成果。因此,怎樣使創新文化向深里去、向高處提,除了要研究官本位文化、院士文化、老板文化的利弊,還要研究影響自主創新的軟環境還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這是把創新文化進一步引向深入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創新文化建設推動了知識創新實踐,又在實踐中得到升華,并逐步為科技界和社會所認可。創新文化為科技創新提供了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巨大的精神動力,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科學院的重大科研產出。當前創新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追求真理、理性批判的精神還不夠。主要表現在:迷信權威、墨守成規。二是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機制未完全形成。三是原始創新、自主創新的勇氣還不足。此外,對制度創新的認識、對創新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為此,中國科學院把弘揚“科學院精神”作為新時期新階段創新文化建設的核心內涵?!吨袊茖W院2010-2020年創新文化建設綱要》提出了圍繞中心、以人為本、尊重規律、注重特色的指導原則,將凝練核心價值體系、推進制度文明建設、增強文化服務功能、加強科學文化傳播作為主要任務。
創新文化孕育創新事業,創新事業激勵創新文化。中國科學院自2000年設立“精神文明建設基金”以來,表彰在創新文化建設中取得優異成就的先進團隊50個、先進個人80名。他們是中國科學院4萬科技大軍中的優秀代表,他們傳承“科學民主、愛國奉獻”的光榮傳統,踐行“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優良院風,以科學實踐詮釋“以創新為民為宗旨、以科教興國為己任”的科技價值觀。實踐證明,文化“軟實力”是科技創新不竭的精神力量。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