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省市)(移民搬遷)
來源:易賢網 閱讀:5902 次 日期:2015-08-24 10:05:28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省市)(移民搬遷)”,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一、注意事項

1. 申論考試是對應試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 應試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 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作答。

二、給定材料

材料1:

位于陜西省南部的安康、漢中、商洛三市,地質條件較差,經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平均每三年半就發生一次大的洪災。多點域,突發性、毀滅性的地址質災害給當地居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資料,2001年至2010年,陜南地區共發生地質災害兩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者失蹤,直接經濟損失460多億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發的泥石流災害導致安康、漢中、商洛三市28個縣(區)中,有24個縣(區)遭受強降雨侵襲,受災人數177萬人。其中,因災死亡73人,失蹤121人,直接經濟損失60億元。大竹園鎮七堰村災害最為嚴重,道路、通信、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中斷,全村22戶78間房屋全部被沖毀,12人死亡、17人失蹤。頻發的自然災害嚴重威脅著陜南人民的生產生活極及其發展。2010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在詳細勘察陜西災情后,下定決心對這些地區的居民進行搬遷,要讓生活在危險邊緣的群眾長度擺脫自然災害的困擾。

2010年12月7日,陜西省政府常務工作會議原則通過《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劃(2011-2012年)》。該規劃決定從2011年啟動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工程。搬遷工程涉及安康、漢中、商洛三市共28個縣(區)。搬遷對象首先是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或其他災害影響嚴重的村莊,特別是要先把深山里居住條件最危險的農民搬遷出來、時時,離公路超過5公里、人口規模過小的偏遠村莊等也在搬遷之列。到2020年,搬遷居民總數將達到240萬人,超過安康、漢中、商洛三市總人口的1/4,也超過了139.76萬人的三峽庫區移民規模。這些居民將按照城鎮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選擇新住宅建設用地,分期分批遷入新的居民住區。根據不同情況,每戶居民將獲得一定數額的財政補助。

材料2:

1990年,寧夏本省固地區一個名叫禹萬喜的農民和幾個同鄉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老家,準備遷往一個未知的新家。陪他們上路的只有一輛破舊的農用車和一張簡陋的地圖。西海固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涇源、隆德、彭德、同心7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稱。那里是黃土高原綿延不斷的丘陵區,山大溝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聞名于世。1972年,聯合國將其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區域。然而,卻有眾多居民祖祖輩輩一直生活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紀70年代,寧夏自治區開始對這里的居民進行搬遷。

40年來,陸續有80多萬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萬喜他們就是90年代的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區仍居住著100多萬人,其中,近35萬人因自然條件極度惡劣,交通極為不便而急需扶助。沒有發展前途、發展潛力,只能過度索取,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受持續的破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為了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事時徹底擺脫貧困,2010年底,寧夏自治區黨委決定實施《寧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規劃》。按照這個規劃,寧夏將用5年時間,把中南部地區生存條件極差的7.88萬戶、34.6萬人,搬遷安置到條件較好的近水,沿路、靠城地區。搬遷涉及寧夏山區9個縣、91個鄉鎮、684個建制村、1655個自然村,計劃投資105.8億元。

材料3:

2011年5月6日,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工程正式啟動。省委負責同志在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陜南地區移民搬遷,是省委省政府從全局和陜南縣具有扶貧開發層面和經濟發展層面的意義。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關鍵是要做到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作為領導干部,要始終對兩個方面懷有敬畏之心,一是對人民懷有敬畏之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可懈怠;另一個是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為此,有媒體在報道陜南移民搬遷時,就用了第一次主動向大自然低頭這句話。

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實施辦法(暫行)》規定,陜南地區搬遷安置工作的原則是政府主導,群眾自愿;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傳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強調要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根據搬遷規則,陜南地區共需投資1109.4億元。按規定中三四三的補助方案,意味著陜南地方政府需支付360億元-420億元的補貼,其中半數需要市縣一級財政自籌。這對地方財政收入僅10多億元的陜南地區可謂壓力巨大。為此,陜西省有關方面組建了陜南移民搬遷工程有限公司,其股東分別為陜西省財政廳和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前者出資10億元,后者出資20億元,其余資金缺口將通過銀行貸款解決。未來10年,該公司將在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工作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配合陜南三市各級政府,以社會性和公益性為宗旨,以項目建設的模式,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同時,省政府將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對移民搬遷予以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扶持。

根據陜南移民搬遷的范圍和對象,移民搬遷分為地質災害移民搬遷,洪澇災害移民搬遷、扶貧移民搬遷、生態移民搬遷和工程移民搬遷等五大類型,統稱避災移民搬遷。一位從事扶貧工作近三十年的陜南當地老干部感慨說,對于多災多難的陜南地區而言,移民工程足以與廢除幾千年來的農業稅政策相提并論。如果一切順利,這可能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工程,它與以往單純的扶貧救濟不同,這一次是徹底搬遷,搬遷不僅僅是讓群眾改變居住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改變一種生活的方式。

材料4:

2011年5月,有媒體調查指出,新中國成立的60年中,中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導致移民總數達到7000萬以上。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今后每年仍將會有數百萬人因地質災害、生態環境、扶貧開發、城鄉建設征地等成為移民。然而迄今為止,我國尚缺乏一部專門的法律,對移民的管理機構、管理體制、移民搬遷的規劃設計、權益保障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國際研究移民問題的某知名專家表示,移民活動對遷入區和遷出去的人口分布、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趨勢、生態環境與土地資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較大影響,將在極大程度上改變相當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狀態。移民的生活、生產、就業、社會關系都將發生變化,原有的社會經濟體系完全解體,需要異地恢復重建,絕非易事。遷移不當就可能導致災害搬家;遷入地本來生態環境很好,遷入大量人口之后,資源與環境壓力增大,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災害。我國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操場嚴重沙漠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遷入,過度墾殖、放牧,導致原來的生態系統崩潰。

也有研究者主張,對于災害,首要的選擇不一定是移民,而是要建立一種災害治理和管理的長效機制。要建立各類災害普查、重點地區詳查、風險評估、預測、災中救援和應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強化災害管理和應急能力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工程某專家組組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移民、生態、地質災害這三個問題最棘手,因為這些問題是需要長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的,這三個問題又是性質不一樣的問題。

材料5:

搬還是不搬?50多歲的老鄧一直在猶豫。老鄧家在陜西省乙縣甲村1組。乙縣歷來干旱少雨,全縣除了黃河邊的一小部分農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莊稼幾乎完全依賴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許多村莊人畜用水困難,村民們惜水如油,所謂寧給一個饃,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國家發改委出臺《以工代賑管理辦法》,提出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乙縣因屬典型的旱作農業縣,成為陜西省最早一批試點縣。縣里自2009男開始組織村民整體搬遷。老鄧找親戚湊了4.5萬元交給村里,幾個月之后,在縣城附近太樂移民新村蓋的移民樓因為違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擱淺。一位太樂村的王姓村干部證實說,原來太樂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畝六萬元的價格賣給了甲村作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這樣的買賣不合法。2009年8月,因為太樂村私自賣地,乙縣國土資源局會同公安、城建等部門對在建移民房進行了強拆,并在縣電視臺曝光,按照最初的計劃,甲村準備將老鄧所在的1組整體搬往6里以外的路井鎮旁,但是后來由于2、3兩個組村民的參與,搬遷地點改到B先附近,舉家遷往40里之外的B縣城,地怎么辦,以后的生活怎么辦?老鄧說,剛開始1組的村民極力反對,但幾番討論下來,人數點多的2、3組村民占了上風,村委會決定搬到B縣城去。有錢人才愿意搬到B縣城去。老鄧說,搬到路井鎮是最實際的方案,一來村民可以回來種地,二來孩子在鎮上讀書也更方便。這幾年,孩子越來越少,連上幼兒園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鎮,很多人只好在鎮上租房,專門照顧孩子,如果能搬得近一點,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

主要是計劃跟事實脫節。Z縣經濟發展局以工代賑辦公室搬遷負責人說:實際搬遷中,同一個村內進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問題,但是跨村跨鄉鎮就很難。太樂村的地在縣城規劃中是預留的工業用地,作為移民搬遷肯定不行,加上兩個村之間私底下買賣,因此最終被叫停,這樣的問題并不是孤例。一份Z縣以工代賑辦提供的內部調研報告顯示,土地已成為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瓶頸。國家嚴禁在耕地上建設住宅,各村有又沒有公共用地,搬遷中的土地問題就難以解決。

搬遷的另一個尷尬是補助少,個人出資的部分太重。結果是有錢的搬了,沒錢的只能等。每戶4.5萬元的建房款,在靠天吃飯的農村是一筆巨款。甲村22戶村民中,就有13戶因交不起房款無法搬遷。77歲的李大爺就是交不起錢的住戶之一。老人有兩個兒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著大兒子住,后來大兒子去渭南工作,小兒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個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能交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辦?虛報和私下轉讓等不法行為。據陜西省發改委《關于Z縣2008年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實施方案的批復》統計,路井鎮乳陽村1組50戶、230人,集中安置在該村南1.5公里路邊42戶、184人,插花安置8戶、46人。該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反映、1組實際只有30多戶,不到180人,這明顯屬于虛報,該村民稱,多出的指標被2組霍林村村民冒名頂替,有的搬遷戶甚至私下轉讓指標套取補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糧的國家工作人員也借村民的名義占用宅基地。

2003年8月,Z縣遭遇歷史罕見的長期暴雨,位于縣城10公里的乙村村東和東北方溝堤大面積滑坡崩裂,沿溝邊居住的6組村民房屋倒塌十幾間,就連院子里也出現了大裂縫。2008年,Z縣決定將原來住在溝沿邊的6組整體搬遷到村南一公里處的空地上。作為數量不多的避災移民,這次搬遷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補助的方式。按當地政府規定,房子建好后,經驗收合格,國家將給每戶1萬元補助款。但兩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陸續建成,不僅補助沒有全部到位,每戶還被額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費。一位姓張的村民說,政府承諾每戶1萬元的補助,實際上每戶僅得到7500元,部分原來的老房子沒來得及騰出來的,甚至只領到3000元,遠低于國家的補償標準。搬遷戶還要自購地皮?大部分人對此表示不解。張姓村民反映,村里用來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組的土地,并沒有新占土地,而且新建每戶占地面積只有4分多,村民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這個面積大,搬遷后原宅基地交給了村集體復耕,耕地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增加了,為什么1萬元反而縮水成了7500元?以工代賑辦搬遷負責人解釋稱,國家的建房補助標準是按人口計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戶補助,縣里便將該村的建房平均分攤以后每戶1萬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礎設施投入,因此最終定下來的標準是每戶8000元。至于村上收每戶2500元宅基地費,是在項目實施之前,以工代賑辦曾要求全數退給農戶,但由于乙村村委會干部長期空缺(村上事務有鎮上一位副書記代管),這個問題目前還是沒有得到解決。與乙村補助款縮水不同,在Z縣丙村、丁村等移民點,補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費、管理費、押金等方式克扣。丁村村委會甚至給每戶都配上了大鐵門、不銹鋼護欄和塑鋼窗,沒說多少錢,只說等發搬遷補助時一起扣。補助款變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縣以工代賑搬遷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

材料6:

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陜南地區旬陽縣的做法頗有亮點。多數農村地區農民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對富裕的農民有比較迫切的進城愿望,因而這部分人成為當前搬遷的首要群體。經過摸底調查,旬陽縣采取了統一編制住宅規劃、統一征用調配土地、統一按排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辦理各類手續,房屋由農民分戶建設的四統一分法,在八個集鎮統征土地,以最低價為農民進鎮建房提供用地。旬陽縣發展計劃局負責人表示,從市場開發、社區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綜合比較,滿足農民進城需要的最佳選擇無疑是集鎮,集鎮承接著城市和鄉村,最易于發揮集聚效益、產生發展效能,鎮域經濟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是改變城鄉二元體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對于一定數量的貧困人口,旬陽縣也把他們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群體予以關注。近年來,旬陽縣已有近萬戶農民遷入集鎮,其中6000多戶還保留了在農村的住宅,這就使得農村出現了大量閑置房屋。這些閑置房屋比貧困戶的住房在位置、材料、設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價值較高。同時,進鎮村民還有部分遺留的土地、圈策、沼氣等生產生活設施也處于閑置狀態。因此,旬陽縣提出將農村閑置資產向貧困農民轉移,由政府為貧困戶購買進鎮農戶的閑置房,再以極低的價格甚至免費轉賣給貧困戶居住,這一辦法受到了賣房戶、買房戶的共同支持,實施一年來,遷入新居的貧困戶絕大多數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陽生態工業園位于縣城近郊,是一個包含有礦產開采加工、水泥生產、汽車制造培訓、魔芋種植以及煙草生產等多種行業的縣域工業園區。如水泥生產線,依靠配套產業尤其是下屬公司解決了大師農民的就業問題。據悉,縣域工業園先后給1萬多名城鄉居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成為移民解決就業、實現增收的重要渠道。

材料7: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是35萬生態移民工程的重點區縣,5年內要完成移民任務6萬人。區委F書記對記者說,既要讓移民搬出去,更要關心移民有沒有致富的路子,我們采取的辦法,是移民搬遷住房和蔬菜溫棚兩把鑰匙一齊交,目的是讓他們真正做到既安居,又樂業。針對移民長期受旱作農業耕作方式束縛、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溫棚種植技術的狀況,原州區采取舉辦培訓班、邀請技術人員實地講解等方式,強化對移民實施生產技術和技能培訓。

對原州區的做法:陜南地區商洛市Y市長非常認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遷中,確有搬遷后的居民最終又返回了家鄉。因為以前的搬遷只是簡單地把大家從一個地方移民到另一個地方,新地方沒有配套設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長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難以為繼。尤其是農民搬遷進城后,生活成本比農村高,不想辦法拓展他們的收入,肯定還會返鄉。此次商洛市移民搬遷將集中安置作為搬遷的最重要方式,這樣做主要是便于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和衛生院、幼兒園、學校等配套設施的統一建設。Y市長說,首先讓搬遷群眾生活方便,他們才愿意長久住下去。

材料8:

難別那童年歡鬧的河州,難別那河州喂飽的老牛,難別那老牛翻過的黑土,難別那黑土種下的鄉愁……這是一首名為《故土難離》的歌曲。的確,故土情結在于每一個人心中,移民尤其難舍故土。

移民的搬遷不僅僅是居住地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變化,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與事例的過程。其中一些人因無法適應全新的生活環境,選擇重新回到故土,被稱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現象有增多,伴生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A教授是長期研究移民問題的專家,針對移民搬遷中難以回避的返流現象,他表示:移民問題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千萬不能只根據某些好的例子就說它好,一些不好的例子就說它壞,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念和政策上,首先要讓移民有一個合格的身份,不能永遠是移民的身份,否則社會怎么管理?不要長期用移民這個詞,沒有好處。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經過了50年了,你還叫他移民,就很麻煩,他沒有歸屬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已經和當地居民是一回事了。歸根結底,要讓移民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三、作答要求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哪些問題?(20分)

要求:準確,簡潔,不超過150字。

(二)給定資料3提到,搬遷不僅僅是讓群眾改變居住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改變一種生活的方式。請你結合對全部給定資料的理解,談談對這句話的認識。(20分)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深入,條理清晰,不超過300字。

(三)針對給定資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遷中各種具體問題,從Z縣主管部門的角度,提出改進工作的具體建議。

要求:

(1)問題定位準確;

(2)建議措施具體可行;

(3)不超過900字。

(四)參考給定資料,以新的生活新的希望為題目,圍繞移民問題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觀點鮮明,論述深刻;

(2)聯系實際;

(3)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真題解析及參考答案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哪些問題?(20分)

要求:準確,簡潔,不超過150字。

問題解析:

一、題目分析

本題是一道概括題,且是一道比較宏觀的概括題。宏觀類的題目的答題可以根據材料,尤其要注意結合自身知識背景。通過自身的知識背景可以基本確定答題的答題方向和要點,從而在瑣碎、信息量較大的材料閱讀中節約大量時間。

結合知識背景,我們有兩種切入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五位一體,即政治(制度法律的完善、移民的權利和權益保障、政策資金支持)、經濟(農業發展)、文化(移民心理)、社會(就業、生活、教育、醫療、社會關系)、生態(資源環境);第二種方法是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即在移民搬遷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如:移民不愿搬遷、資金缺乏、遷入地的基礎設施不足、移民的就業生活問題、移民對遷入地缺乏歸屬等。如果我們仔細閱讀材料,發現通過知識背景概括的問題與材料中涉及的問題非常相似,這無形提高了我們的閱讀速度。當前我們也可以根據材料提煉和概括。

本題是客觀題,按點給分,概括內容要準確、簡潔。

二、答題方法

本題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4-8。

第一步:提取材料要點。

材料4:

我國尚缺乏一部專門的法律,對移民的管理機構、管理體制、移民搬遷的規劃設計、權益保障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

——得出:需要解決對移民的管理、體制、規劃設計、權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規范問題。

移民的生活、生產、就業、社會關系都將發生變化,原有的社會經濟體系完全解體,需要異地恢復重建,絕非易事。

——移民的生產、生活、就業、社會關系問題都是需要政府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遷移不當就可能導致災害搬家;遷入地本來生態環境很好,遷入大量人口之后,資源與環境壓力增大,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災害。

——得出:移民會對遷入地的生態環境產生壓力。

材料5:

舉家遷往40里之外的B縣城,地怎么辦,以后的生活怎么辦?老鄧說,搬到路井鎮是最實際的方案,一來村民可以回來種地,二來孩子在鎮上讀書也更方便。這幾年,孩子越來越少,連上幼兒園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鎮,很多人只好在鎮上租房,專門照顧孩子,如果能搬得近一點,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

——得出:搬遷中需要解決移民的生產、生活、問題,需要解決教育及其配套設施的問題。

一份Z縣以工代賑辦提供的內部調研報告顯示,土地已成為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瓶頸。國家嚴禁在耕地上建設住宅,各村又沒有公共用地,搬遷中的土地問題就難以解決。

——得出:要解決異地搬遷中的土地問題。

搬遷的另一個尷尬是補助少,個人出資的部分太重。結果是有錢的搬了,沒錢的只能等。每戶4—5萬元的建房款,在靠天吃飯的農村是一筆巨款。

——得出:要解決搬遷過程中的資金問題。

材料6:

如水泥生產線,依靠配套產業尤其是下屬公司解決了大量農民的就業問題。據悉,縣域工業園先后給1萬多名城鄉居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成為移民解決就業、實現增收的重要渠道。

——得出:要解決移民的就業問題。

材料7:

因為以前的搬遷只是簡單地把大家從一個地方移民到另一個地方,新地方沒有配套設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長分析,缺乏增加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難以為繼。尤其是農民搬遷進城后,生活成本比農村高,不想辦法拓展他們的收入,肯定還會返鄉。

——得出:要解決移民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問題。

材料8:

一些人因為無法適應全新的生活環境,選擇重新回到故土,稱為移民返流。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已經和當地居民是一回事了,歸根結底,要讓移民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得出:要解決由于缺乏歸屬感而導致的移民返流問題。

第二步,分類歸納要點。

可以按照政策、經濟社會、移民心理、生態環境四個層面分層作答。

參考答案:

避災移民搬遷問題復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意義長遠。

(一)改變居住環境是搬遷的基礎,改變生存狀態、生產、就業和社會關系等生活方式是搬遷的根本。

(二)改變生活方式意義:1. 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加強移民心理精神安慰,調動移民搬遷積極性;2. 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快適應和融合新環境。

(三)舉措:1. 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分布實施;2. 完善生活保障。加強遷入地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3. 保護生態環境。尊重自然規律,考慮人口遷入地環境承受能力;4. 轉變生產方式,拓寬就業渠道。強化移民生產技術和技能培訓,保障移民收入;5. 加強人文關懷。淡化移民概念,改變二元體制,增加移民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給定資料3提到,搬遷不僅僅是讓群眾改變居住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改變一種生活的方式。請你結合對全部給定資料的理解,談談對這句話的認識。(20分)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深入,條理清晰,不超過300字。

問題解析:

一、題目分析

第一步:剖析題干。首先,該題目為有機綜合類題目,題干要求對劃線句子的認識。提出劃線句子:移民的搬遷不僅僅是居住地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變化,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與融合的過程。其次,采用題干添加法,題干轉化為結合資料,談談對‘移民搬遷不僅改變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改變生活方式,需要長期時間’的理解與認識。,題干轉化后再分析,則題目的內在要求是理解移民搬遷是前提,然后把認識的重點落在改變生活方式上,即重點落在建議上。再次,理清需要理解的內容,才能提準對策

第二步:理清思路。第一層,理解題干,先談這句話的內涵;第二層,理解移民搬遷的強調更重要的是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意義;第三層次,提出改變生活方式的具體舉措。

第三步:篩選材料。材料3為劃線句所在段落,必定有用;材料4深入的談移民后的生活,為重點材料;材料7最后1句對長久生活下去的強調,有信息要點分布;材料8談移民無法適應生活環境而回流的問題,也有用??梢?個材料均是必用材料。

二、答題方法

第一步:提取材料要點

材料3:

陜南地區搬遷安置工作的原則是政府主導,群眾自愿;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傳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強調要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

——舉措:移民安置應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分布實施。

一位從事扶貧工作近三十年的陜南當地老干部感慨說,對于多災多難的陜南地區而言,移民工程足以與廢除幾千年來的農業稅政策相提并論。

——移民搬遷的認識:移民搬遷任務重大、意義長遠。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寫作真題‖模擬題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