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先秦時期
一、中國古人類進化之鏈
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在勞動中學會制造、使用工具時人才與動物分離。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舊石器。舊石器時代大約經歷了200多萬年,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與此相應,人類也經過了直立人、古人、新人三個階段。
舊石器時代早期,是直立人時期,約距今180萬_20萬年。有代表性的發現有:距今約180萬年的巫山人,約170萬年的元謀人;約80萬年的藍田人;約70萬年前到20余萬年前的北京人。直立人以制造、使用打制石器為主,如尖狀器、刮削器、砍砸器,從事采集、漁獵,并已能夠保存、利用天然火。火能熟食、御寒、驅獸,促進人的體質進步,“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直立人的社會組織是原始群,婚姻關系處于亂婚狀態。
舊石器時代中期,為古人(早期智人)階段,約距今20萬—5萬年。代表性的發現有:廣東韶關的馬壩人、湖北長陽的長陽人、山西襄汾的丁村人等。古人打制的石器,比直立人進步,如丁村人采用碰砧法,用石錘打制,式樣多種,打制的石球體小而定型,用做投擲器,使狩獵效果提高。古人的社會組織已進入血緣家庭狀態,婚姻按輩分劃分。
舊石器時代晚期,為新人(晚期智人)階段,約距今5萬一1萬年。代表性的發現有:內蒙古的河套人、山西朔縣的峙峪人、北京的山頂洞人。新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比古人進步,如河套人打制的石器,不僅體積小,而且大多經加工修理,有燧石箭頭,出現了弓箭,并已能人工取火。新人的社會組織逐漸完成向母系氏族制過渡;并已經轉化為現代人,如山頂洞人的平均腦量、肢體、牙齒與現代人相似。
二、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出現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普及于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開始于距今約1萬年左右,其主要特征是:生產工具開始使用和逐漸普及磨制石器;出現了第一次產業革命,即家業、家畜飼養業產生,并逐漸成為主要產業,原有的采集、狩獵轉為次要產業;制陶和紡織技術開始出現,陶器逐漸成為主要生活用具。與此相應,人類的社會組織先后出現了兩種氏族公社。
2.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父系氏族公社
約距今5000年前,出現以龍山文化為代表的父系氏族公社。龍山文化中心區在山東、河南、河北、晉南、陜西渭水流域。還有甘肅齊家文化,湖北屈家嶺文化,長江下游青蓮崗文化、良渚文化。經濟特點是:(1)出現了石犁,犁耕農業產生。如河南孟津、山西臨汾和襄汾發現三角形或舌形石犁,錢山漾良渚遺址發現石犁127件。(2)出現了水井和溝渠,使人能在遠離江河湖泊地方居住,并產生了灌溉農業。邯鄲、洛陽遺址都有水井發現,良渚遺址發現了100多口水井及引水排水的溝渠。(3)家畜飼養擴大。遺址有狗、豬、羊、馬、牛、雞遺骨,六畜齊全。(4)手工業生產有所發展。出土的大量黑陶,證明快輪制陶術普及;黃河下、中、上游遺址發現銅、青銅制的銅錐、斧、刀、鑿、鏡等,亦有黃帝采銅鑄鼎傳說。(5)商品交換開始發展。如《世本》有顓頊時“祝融作市”的記載。
這個時期,男子在生產中占了主要地位,有了工具、家畜等私有財產?;橐鲛D變為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婦女出嫁到男方氏族。父系大家庭,由父系幾代人及其個體家庭組成。進而組成氏族、部落、部落聯盟。重大事情,由有關機構開會討論決定。父系大家庭中,家長支配家族成員,丈夫奴役妻子,出現了家內奴隸。部落、部落聯盟間戰爭頻繁,部落顯貴掠奪財富、奴隸,促進了私有財產發展和階級形成。原始社會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