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性質
招聘初中語文教師的考試屬選拔性考試。編寫大綱的目的主要是為招聘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服務,為學生備考、教師命題提供科學的依據。本大綱既可作為招聘特崗教師的指導性用書,也可作為各類學校招聘初中語文教師的指導用書。
二、考試范圍
語文學科的招聘考試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各主干課程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為主,考試范圍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寫作、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學語文教學法等課程,考試重點為擔任中學語文教學必備的漢語、文學基礎知識和從事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的能力。
云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初中語文教師專業課考試樣題和歷年試卷參見云南培訓認證網http://www.kk47kk.com/。
三、考試內容
Ⅰ.現代漢語
1.了解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三項標準、漢語的七大方言區以及漢語在世界語言中的地位和影響;
2.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方案》中的拼寫規則,能夠正確給漢字注音,特別要注意糾正平常容易誤讀的字音;
3.能夠使用規范的漢字,掌握糾正錯別字的方法,敏銳地發現常見的錯別字并加以糾正;
4.能夠劃分詞的結構類型,正確理解詞義,劃分詞義的類型并準確用詞;掌握同義詞和反義詞的辨析方法,把詞義放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解釋,正確理解和使用成語;
5.了解漢語的語法體系,理解詞類劃分的依據和句群與復句、段落的區別,能夠正確劃分詞類和句子成分以及復句的層次關系,發現和改正常見的語法錯誤;
6.了解修辭的作用和目的,掌握比喻、比擬、借代、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常見的修辭方法,并運用于寫作和文章分析。
Ⅱ .古代漢語
1.了解漢字的形體演變過程和形體結構的特點,知道什么是“六書",能夠分辨漢字的形體結構;
2.了解古今詞義的異同,能夠辨別詞的本義和引申義,辨析同義詞;
3.了解詞類活用的規律和條件、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和被動表示法,掌握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弄清賓語前置的規律以及“之"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
4.掌握于、以、為、于、而、之、者、夫、蓋、也、乎等文言虛詞的用法。
5.能夠解釋和翻譯淺易的文言文,做到準確、通暢。
Ⅲ.文學概論
1.了解文學的社會屬性和審美特征,弄清文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理解文學的審美性與形象性、情感性的關系,文學的真實性、傾向性和民族性以及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構成要素;
2.了解文學創作的過程,理解意境的特點,弄清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典型的個性與普遍性的關系并能夠結合作品進行具體分析;
3.了解再現型文學、表現型文學、表意型文學的特征,理解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古典主義、自然主義、現代主義(包括意識流小說、荒誕派戲劇、黑色幽默)等文學思潮的特點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4.了解文學欣賞的審美特性,讀者在文學欣賞過程中的地位以及文學欣賞的差異性,理解文學批評的標準并具有對具體作品進行審美欣賞和評論的能力。
Ⅳ.寫 作
1.了解寫作的特性和功能,數字化時代電腦寫作、網絡寫作的意義,理解寫作的定義和寫作系統的組合規律;
2.了解作者的智力結構,弄清作者的智力與能力的關系,理解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概念,掌握觀察訓練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寫作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3.了解寫作的過程,掌握主題、材料、典型材料、結構、線索等基本概念,弄清素材與題材的關系、段落與層次的區別,在寫作過程中具有立意、選材、結構、表達、修改的能力。
4.了解文體的分類和文學寫作的特點,掌握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意象、節奏、情節、環境、蒙太奇等基本概念,具有寫作散文的能力。
5.了解實用文體的特點,掌握新聞、五個W和一個H、時效性、消息、倒金字塔結構、通訊、論點、論據、科學小品等基本概念,具有消息、文學評論、學術論文、教學計劃、教案、教學總結等實用文章的寫作能力。
Ⅴ.中國現當代文學
1.20年代文學:了解五四文學運動的興起及其歷史意義,理解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要求重點掌握的作家作品是魯迅的《吶喊》 《彷徨》,郭沫若的《女神》以及徐志摩、聞一多的新詩,朱自清的散文,田漢的戲劇作品;
2.30年代文學:了解30年代文藝思想的論爭,要求重點掌握的作家作品是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駱駝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沈從文的《邊城》,曹禺的《雷雨》、 《日出》以及戴望舒、卞之琳的新詩;
3.40年代文學:了解關于抗戰文學的爭論,理解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重大意義,要求重點掌握的作家作品是郭沫若的《屈原》等歷史劇,艾青的新詩,錢鐘書《圍城》以及趙樹理、孫犁等解放區的作家作品;
4.50~60年代文學:了解關于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等批判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文學的摧殘,理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重大意義,要求重點掌握的作家作品是柳青的《創業史》,楊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紅旗譜》,老舍的《茶館》,田漢的《關漢卿》以及郭小川、賀敬之、聞捷的新詩、楊朔、秦牧的散文;
5.70~80年代文學:了解對人性、人道主義、異化以及文學主體性的討論,理解新時期文藝復蘇的背景和意義,要求重點掌握的作家作品是:王蒙、劉心武、高曉聲、諶容、張賢亮、賈平凹的小說,舒婷、顧城等的新詩,沙葉新、高行健的戲劇,巴金的《隨想錄》,徐遲的報告文學;
6.90年代文學:了解“新寫實”小說思潮,要求重點掌握的作家作品是王朔等人的“新寫實”小說,王安憶等人的女性小說,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李瑛等的新詩,汪增祺、余秋雨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