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市場是和商品經濟同時產生和發展的。市場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市場是指商品交換的場所,即有形市場。廣義的市場包括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所謂無形市場,指的是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的市場,買賣雙方靠廣告、中間商等交易形式,尋找貨源或買主,實現交換。因此,廣義的市場就是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
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全面市場化,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在社會范圍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種社會化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因此,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市場經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平等性
市場經濟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場上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從根本上說,這種平等性是由價值規律的作用決定的。價值規律作為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等價交換這個根本原則決定了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是平等的關系。
2.競爭性
市場經濟的競爭性,是指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競爭。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也是市場經濟的特征。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在競爭當中形成的。因此,競爭是商品交換得以進行的前提。同時,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
3.法制性
市場經濟的法制性,是指社會經濟運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依據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市場經濟中,健全的法制是協調和處理矛盾、體現公正平等的依據和準則。為了維護公平競爭,必須有嚴肅、健全的法制作保證。
4.開放性
市場經濟的開放性,是指市場不是相互封閉的,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市場,并同世界市場聯在一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和經營者為市場需要進行生產和經營,其實質就是為消費者而生產和經營。哪里有這種商品的消費者,商品就會自動流向哪里。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的廣泛發展,要求市場具有開放性。同時,開放性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屬性。
5.市場性
市場經濟的市場性,指的是資源配置市場化,這是市場經濟的根本特征。其主要體現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影響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根據市場價格信號,對自身生產經營進行調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6.自主性
市場經濟的自主性特征,指的是在市場活動中,企業營運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潤,這就要求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都成為獨立的經濟主體,從而能自主地處理全部生產經營活動,充分體現自己的意志。企業如果沒有這種經營上的自主性,市場經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因此,市場經濟與行政命令、人身強制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對立和不協調。市場經濟要求參與經濟活動的當事人具有完全的自主性,擁有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切權利。
7.宏觀調控間接化
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間接化特征,是指政府部門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具體事務,而是通過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政策和各種經濟杠桿,按既定的社會目標,調節、規范和引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并彌補市場缺陷,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
8.保障制度社會化
市場經濟的保障制度社會化。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的支撐和保障體系,市場競爭的規則要求對市場競爭的失敗者(如破產、失業)和需要照顧的老弱病殘者給予社會保障。這種保障制度不是企業的或單位的,而應該是社會化的。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的各種表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受到損害,其他方面也難以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也不能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是各種社會條件下的市場經濟的共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而且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結合在一起”。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了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以外,還具有自己的特征,這些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