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人類和環境
一、人類生存與環境的關系
1.環境的概念
環境是指某個特指的中心事物周圍的其他事物的總和。人類生存環境是指圍繞著人類的所有事物的總和,常常把人類生存環境簡稱為環境。環境的概念是多層次的。
按照環境的范圍大小,通常把其劃分為:宇宙環境,地球(地理)環境,國家環境、區域環境等。
按照構成地球環境的事物的性質,經常把地球環境區分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大類。兩類環境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
自然環境包含了水、土、大氣、生物、礦物等自然要素。當前比較受關注的有水環境、大氣環境和生物環境。
人文環境一般可分為社會經濟環境和歷史文化環境等。
2.人類生活、生產與環境
人類和環境的相互關系,主要體現為以下5個方面:
①地理環境是人類生活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必要的空間。
②人類本身和其所從事的各項活動,都是環境的組成部分,是人文環境的核心內容。
③人類依存于環境,主要表現為從人類從環境中獲取必須的物質、能量和信息。
④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的雙重性表現為,人類把有用、有意義的產物和廢棄物安置、排放到環境中。前者成為人文環境中積極的內容,后者則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
⑤人類不斷地改變著環境,環境也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模式。
要言之,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互相依存、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制約。
二、自然條件變化和人類活動帶來的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
實際上,從人類誕生之日起,人類就面臨著環境問題:自然條件的變化導致環境質量的變化;人類自身的活動也必然在環境中留下印記。
生存在世界各地的先民最初在相對空闊的環境中,只是追逐良好的環境空間進行原始的農業生產活動,當環境惡化了時,他們就離開這個環境,去開發另一個生存的空間。簡要地說,一直到工業革命以前,人類對環境問題的嚴峻性認識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