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西北地區指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祁連山一阿爾金山一昆侖山一線以北的地區?;景ㄐ陆S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30%。
該區最主要的特點是:
1.地處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主要有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天山山地等地形區。2
.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受夏季風影響小,氣候干旱降水少,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比較大。
3.從東向西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地表植被從東向西依次為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4.本區以畜牧業為主,有內蒙古的草原牧場、新疆的山地牧場。
5.灌溉農業是本區的農業特色,引河水灌溉的有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還有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的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綠洲農業。
6.本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和土地荒漠化問題嚴重。防治不斷發展的荒漠化,成為該區域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
為了有效地防治荒漠化,必須對荒漠化的產生原因和其危害有所了解。
1.荒漠化產生的主要原因。
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其一,即全球氣候變化,地處內陸的我國西北地區,本來氣候就比較干旱,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無疑對這個地區本來存在的荒漠化擴展的問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二,人類活動的影響。回顧人類的歷史時期,在經過比較充分研究的5000~6000年間,氣溫的波動遠遠大于目前的半個多世紀的氣溫變化。而我國西北的荒漠化卻從來沒有嚴重到今天這種程度。秦漢以前和秦漢時期,河西走廊、新疆南北的盆地邊緣地區,都曾經是林木草地繁茂,村落相望的沃野或者綠洲成串的區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自然基礎,才有“絲綢之路”的千年繁華。
從距今一千多年前開始,西北荒漠化的速度不斷加快,從人類活動影響方面看,至少有下述幾個大的問題。
(1)破壞極其珍貴的森林。在西北山麓和綠洲地區的森林,是最珍貴的環境資源,一旦破壞,恢復極難,而隨之而來的則是水土流失,風沙肆虐。
(2)過度放牧。西北地區的草場資源是發展畜牧業的基礎,但是草場的承載力是有限的。過度放牧的結果,就是草原沙化。
(3)不適宜地開墾。我國西北的草原地區,不適宜耕作業的發展。任意開墾荒地,是造成土地沙化,是荒漠化發展的重要人為原因。
(4)人類大量捕殺有益的動物,導致鼠害猖獗,使草場資源遭受破壞。狐貍、黃鼠狼等珍貴的皮毛獸被大量捕殺,使得鼠類的天敵減少,鼠害嚴重破壞草場資源。
(5)人類的不負責任的經濟活動,對草場的破壞也極其嚴重。如,淘金熱,挖掘甘草,摟發菜等;都對草場資源造成非常厲害的毀壞,干旱季節一來,沙漠就隨之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