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內戰爆發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決,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扶蔣反共是戰后美國對華的基本政策。日本投降以后,美國出動飛機、艦艇運送國民黨軍隊到戰略要地和鐵路交通線,幫助蔣介石搶奪抗戰勝利果實。蔣介石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陰謀發動新的大規模內戰,以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
蔣介石一面積極準備發動內戰,一面又迫于國內外要求和平、反對內戰的輿論壓力,特別是由于內戰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立即發動全面內戰還有困難,于是采取了“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共同商討”國內和平問題。
為了盡力爭取和平,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以利于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并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同國民黨當局舉行和平談判。8月底,毛澤東等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政府代表張治中陪同下,由延安飛抵重慶。經過43天的談判,國民黨當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國民黨迅速結束“訓政”,實施“憲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保證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權利等。但是,對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地位問題,雖然共產黨方面作出重大讓步,仍未能達成協議。
按照《雙十協定》的規定,1946年初,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的斗爭圍繞著政權和軍隊問題進行,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是爭論最激烈的問題。
由于全國人民的壓力和共產黨的努力,以及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協協議。協議內容包括改組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實施《和平建國綱領》、整編全國軍隊、制定憲法等。
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在美帝國主義援助下先后向中原、華東、晉冀魯豫、晉綏等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了。
戰爭初期,國民黨在軍事和經濟力量方面占著明顯優勢。面對嚴峻的形勢,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同美蔣反動派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解放區軍民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經過八個月的作戰,人民軍隊殲敵七十多萬人,敵人的機動兵力大為減少。國民黨全面進攻的計劃被粉碎了。
全面進攻被粉碎以后,從1947年春開始,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領導人主動撤離延安,繼續留在陜北,指揮全國的人民解放戰爭。西北野戰軍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等戰役中,殲滅國民黨軍隊三萬余人。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74師三萬余人。國民黨對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被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