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孫中山與同盟會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年),原名文,號日新,改號逸仙。后來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化名中山樵,從此即以中山名世,人們稱他為孫中山。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的孫中山參加家庭的農業勞動,并讀過二三年私塾。他的哥哥孫眉(孫德彰)比他大12歲,1871年到檀香山(當時華僑對夏威夷群島的泛稱)去謀生,開始做農業工人,后來經營墾牧,逐漸成為一個華僑資本家。1878年,12歲的孫中山離開故鄉到了檀香山,在他哥哥的資助下,先后人英、美教會辦的中學讀書。1883年秋,他回到家鄉,11月入香港拔萃書室讀書,年底加入了基督教。1884年4月,改人香港中央書院攻讀。中法戰爭以后,嚴重的民族危機和清政府的腐敗、媚外,使他產生了反清革命思想。1886年夏,他人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醫學堂學醫。次年1月轉入香港西醫書院學習。在求學期間,他非常關心國家大事,經常和同學們議論時局,稱洪秀全為反清英雄第一人,并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與秘密結社洪門有著聯系,洪門的傳統反清思想對他有著一定的影響。孫中山接受了14年的西方資本主義教育,使他學到了不少自然科學和一些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學說,這對于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在孫中山進一步認清清朝統治者的腐朽后,認為依靠清政府實行改革,是不可能使中國富強起來的。于是,他決心用暴力來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1894年10月,孫中山南下武漢,再到上海,然后繞道日本赴檀香山。孫中山聯合在檀香山的20余名華僑,其中包括他的哥哥、華僑資本家孫眉,于11月24日,在卑涉銀行經理何寬的寓所開會,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在孫中山草擬的興中會章程中,提出了立會的宗旨:“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在會員人會秘密誓詞中,明確規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奮斗目標。興中會成立后,孫中山派人到茄荷蕾、百衣等地建立分會,數月內會員增至百余人。
不久,孫中山率會員數人,從檀香山趕回香港,與當地的社會團體輔仁文社的楊衢云、謝贊泰等人合作,于1895年2月21日成立香港興中會。孫中山把興中會原來的會章略作修改,將人會誓詞中的“恢復中國”改為“恢復中華”,并健全了組織。孫中山決心推翻清政府反動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同盟會
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團體的不斷出現和各地革命活動的蓬勃發展,為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作了準備。各革命團體分散的起義先后失敗,也使資產階級革命派認識到,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革命組織已經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1905年,孫中山同黃興、宋教仁等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員七十多人,在日本東京集會,決定成立統一的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8月,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并決定創辦《民報》為同盟會的機關刊物。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運動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也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人了一個新階段。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十六字政治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簡稱三民主義。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把斗爭矛頭直指清王朝,也就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的侵略勢力。
“創立民國”,即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思想。就是要進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權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革命派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
“平均地權”即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主張核定全國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長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做到“家給人足”?!捌骄貦唷笔琴Y本主義的土地綱領。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但是,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