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性質
師范類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考試屬選拔考試,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考查、考核畢業生從事教師工作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按招考錄用計劃擇優錄用,考試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區分度和一定的難度。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皩I知識”滿分100分,考試用時100分鐘;“教法技能”滿分50分,考試用時50分鐘。二者合卷滿分共150分,考試限定用時150分鐘。
試題類型:“專業知識”的試題為單項選擇題、辯錯題(或填空題)和改錯題;“教法技能”的試題為英譯漢短文翻譯題和英語寫作題。
三、考試內容
以現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搞)為依據,以《高等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為參考,結合小學教材的英語知識內容和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英語專業知識水平和英語教育能力要求而確定考試內容。
專業知識
(一)英語語音:
1.元音字母組合的讀音、輔音字母組合的讀音。
2.開音節的讀音、閉音節的讀音。
(二)英語詞匯:
1.認知詞匯4000-5000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二級要求)。
2.正確而熟練地使用其中的2000-2500個詞,及其最基本的搭配(《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二級要求)。
3.小學英語詞匯600-700個。
4.小學英語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50個左右。
(二)英語語法:
1.名詞: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名詞單數、名詞復數、專有名詞。
2.代詞:人稱代詞、指示代詞、關系代詞、疑問代詞、物主代詞、不定代詞、反身代詞。
3.數詞:基數詞、序數詞。
4.介詞:介詞短語做狀語、介詞短語做定語、介詞短語做表語。
5.連詞:并列連詞、從屬連詞。
6.形容詞:形容詞比較級、形容詞最高級。
7.副詞:疑問副詞、關系副詞、副詞比較級、副詞最高級、副詞的擺放位置。
8.冠詞:冠詞的一般用法。
9.動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系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非謂語動詞(不定式
分詞、動名詞)。
10.時態: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一般過去式、過去進行時、一般將來時。
11.被動語態。
12.主從復合句:賓語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
(三)英語閱讀:
1.英美國家出版的偏易難度的一般性文章和書面材料(認知詞匯4000-5000個)。
2.中國正式出版的偏易難度的一般性文章和書面材料(認知詞匯4000-5000個)。
(四)翻譯(漢譯英):
翻譯一篇中偏易難度的一般性文章或書面材料。文章主題為英語教學與研究。翻譯速度為每小時250-350個英語單詞。
(五)英語寫作:
根據提示或所給題目,撰寫長度為150-200個單詞的文章。
教法技能(英語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搞)
1.課程性質。
2.基本理念。
3.課程設計思路。
4.課程目標。
5.教學內容標準:語言技巧,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
6.實施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材編寫和使用建議。
四、考試要求
專業知識
(一)英語詞匯:
要求掌握認知詞匯4000-5000個,正確而熟練地使用其中的2000-2500個詞。對小學英語詞匯掌握做硬性規定:必需正確而熟練地掌握和運用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最常用搭配。能夠理解和領悟小學詞匯的基本含義,以及其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運用小學詞匯描述一般事物和行為。
(二)英語語法:
熟練掌握名詞單復數形式,熟練掌握基本時態。掌握主謂一致關系、構詞法。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實際運用中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達方式,以及具體事件和具體行為的發生、發展過程的表達方式。初步掌握描述時間、地點、方位的表達方式。
(三)英語閱讀:
能夠閱讀英美國家和中國出版的偏易難度的一般性英語文章和書面材料。能夠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文中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節或論點,能夠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閱讀速度為每分鐘約100-120個單詞,理解正確率不低于70%。
(四)翻譯(漢譯英):
要求譯文忠實原文,表達流暢。
(五)英語寫作:
能夠掌握英語寫作的基礎知識,內容切題,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法正確,語言通順,表達得體。
教法技能(英語教學)
1.熟悉《全日制義務教育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搞)的主要內容。
2.能夠初步具備在小學進行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3.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用英語編寫教案、班主任工作計劃、英語課外活動安排,以及能夠用英語寫討論英語教學問題的英語文章。
五、參考書目
1.云南省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現行使用的??苹虮究苹A階段的綜合英語教材,和語法、翻譯、寫作等課程教材(1-3年級),以及中師英語專業使用的英語教材。
2.《全日制義務教育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六、題型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