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學農牧學院概況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坐落在素有“西藏江南”之稱的林芝地區八一鎮,占地1300余畝,東臨碧波浩淼的尼洋河,西倚蒼翠蔥郁的覺木山,校園依山傍水,滿園蒼翠,鳥語花香,幽靜雅致,集自然之秀,匯人文之靈,是西藏自治區惟一一所集農、工、理、管學科于一體,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理工農業院校。學院創建于1972年,其前身是西藏民族學院林芝分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命名為“西藏農牧學院”,2001年9月與原西藏大學合并組建新西藏大學,目前學院相對獨立辦學。學院長期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自治區黨政領導的親切關懷,胡錦濤、喬石、阿沛?阿旺晉美、熱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后來學院視察工作。
學院積極創建一支“政治思想素質過硬、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改革創新意識強、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志存高遠”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576人(不含援藏干部),其中專任教師35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149人,占42%;講師144人,占40%;博士(博士后)28人、碩士179人,占58%;24名教師正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首批)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10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西藏“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自治區級優秀教師、全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25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自治區教學能手、自治區級教學名師7人。
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粕?541人、研究生114人;成人教育學生774人。
學院黨委下設10個黨總支(含1個離退休黨總支)、12個直屬黨支部;黨總支下設37個黨支部,其中學生黨支部15個、教工黨支部18個、離退休黨支部4個。學院下設25個正處級單位,其中教學科研單位9個:植物科學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食品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公共教學部、成人教育部和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
學院擁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1個、自治區高校重點學科11個。有博士學位授予點建設學科1個;有生態學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生物學、生態學、作物學、林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36個本科專業、22個??茖I,其中教育部、自治區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自治區精品課程14門,自治區教學團隊2個。學科及專業廣泛涉及農、牧、林、水、電、生態、環境、食品、工程等領域,與全區經濟建設緊密相關。設有教學科研實驗室59個及自行設計建設的教學實習農場、牧場、果園、苗圃、水電站等教學實習基地,其中國家級野外定位研究站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科技廳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16個。建有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藏實驗基地、西藏自治區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西藏自治區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等多個基地,東北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推廣碩士西藏教學點2個,北京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農牧學院成人教育函授站2個。建有校園網,圖書資源總量(含遠程)超過201萬冊(種);編輯出版學報、校報等。學院整體辦學實力強,現有固定資產33057.6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900萬元。
學院立足西藏,服務“三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根本,以智力和技術支撐經濟建設為己任,堅持育人為本這個教育工作根本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突出教學中心地位,多層次、多形式、多規格辦學模式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贊揚。建院42年來,已為西藏農牧林水電等行業培養全日制本??粕?、碩士研究生15000余人。畢業生走向社會后,均顯示出扎實的功底、較強的競爭能力、動手能力和發展潛力,深受社會歡迎和信賴。我院畢業生工作在西藏各條戰線,真正“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成為技術、管理、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骨干,為西藏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叭珖鴥炐憬M工干部”、當代大學生的榜樣——祁愛群就是我院畢業生中的杰出代表。正如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同志2010年4月10日在我院視察工作時指出的,“農牧學院已經建設成為一所現代化的農牧業院?!蔀榱宋鞑馗骷夘I導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搖籃”。
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著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積極推動校地合作,促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增強社會服務能力,走出了一條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優勢、科研平臺優勢、教育資源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新路子。“十一五”以來,326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立項,到位經費10282.3萬元,78.6%的經費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科技部等國家部委,涵蓋了農、理、工、經、管等學科內容;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3項;公開發表論文近2300篇,其中核心期刊537篇,被SCI收錄10篇、EI收錄7篇、CPCI收錄1篇;出版學術專著13部,獲6項專利授權。圍繞西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研究,先后在拉薩、那曲、山南、昌都等地(市)建立各種生態類型試驗示范區,在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等應用推廣相關技術5萬畝,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先后承擔各類科技培訓、技術指導、規劃設計、建材檢測、科技示范等社會服務215項,研制生產了“牦牛瘦死病疫苗”,推廣6個玉米新品種及雙低飼料油菜飼油1號、藏雞雞苗、藏豬繁育技術,不僅拓寬了老百姓生產選種渠道,提高了科技含量,實現了增收目標,更有力地推進了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產生了十分可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自治區組織部、教育廳、農牧廳、林業局、科協等單位及部分地縣承辦各級各類培訓班36班次,利用科研項目對農牧民開展玉米新品種種植和藏香豬、藏雞飼養實用技術培訓,累計培訓各級各類人員7200多人次;每年科技人員下基層從事科研和社會服務達300余人次。
學院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密切關注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潮流,始終把握時代發展脈搏,不斷深化改革,實行開放辦學。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水利部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河海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吉林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等有關部局、高校、科研機構共29個單位,先后分七批選派了76名高素質援藏干部(含第七批10名援藏干部)對口支援我院,有力地促進了學院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
學院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進一步完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的激勵機制和平臺,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培養渠道多樣。近年來,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結構模型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和自治區“成才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及自治區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獲得了多次優秀組織獎和20余項作品獎;學院先后榮獲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務集體、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先進集體、第八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獎、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諸多榮譽,個人多次獲獎。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獎、貸、助、補、減(免)”體系,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農牧學院“特困學生專項助學金”、勤工助學崗位、“一對一”幫扶等各級各類獎助學金、幫扶措施20余項,資助工作覆蓋到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吸引社會人士設立獎助學金3項。從2009級學生開始,自治區對我院44個涉農專業實行了免費教育,并給予生活補助。
學院先后榮膺“全區教育系統文明單位”、“西藏自治區文明學?!保珔^高校教學工作評價“教學進步獎”、“教學管理獎”和“實驗與實踐教學獎”;2007年10月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2011年被評為“全區教育系統優秀黨組織”,2012年榮獲“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西藏自治區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以來學院及有關單位先后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先進集體獎勵53次,教職工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先進個人獎勵100余人次,學生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個人獎勵200余人次。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學院將始終立足西藏、面向“三農”,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緊緊抓住并充分利用好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及“對口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堅持“科學管理、依法治校、改革創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品牌榮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博學為農、精業興藏”的校訓和“愛國、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弘揚“老西藏精神”和學院“籌建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開創西藏高等農林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質人才,為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答考生問
一、貴院的收費情況如何?
答:我院收費嚴格執行教育部、原國家計委、財政部《關于2001年高等學校招生收費工作的有關問題的通知》,自治區教育廳、區物價局、區財政廳《關于調整我區學校收費標準的通知》、《西藏自治區教育收費標準及管理辦法》、《關于做好2005年高等學校收費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歷年國家、自治區關于嚴格執行收費等文件精神。實行收費公示制,增加透明度,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目前,我院各項收費仍執行2000年收費標準。另,根據《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財政廳關于印發〈西藏自治區師范及農牧林水地礦類相關專業本??粕赓M教育實施辦法〉的通知》(藏教廳[2009]45號)精神,從2009年起,西藏自治區對普通高等學校招收的農牧林水類相關專業新生,實行免費(補助)教育。免費(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學年學費2800元、住宿費800元,同時給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補助。我院截止2013年已有44個農牧林水類相關專業享受了西藏自治區免費(補助)教育政策。
二、貴院幫助經濟困難學生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答:為保障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幫助其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我院已形成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各類補助、學費減(免)等措施在內的多元化助學體系。凡經過個人申請(需提供家庭經濟困難的相關證明材料),由班級及二級學院對申請人的日常消費行為、生活狀況進行綜合評議且被學院認定為特困生的均可享受各項資助政策。其中,獎學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助學金、各類補助依據自治區當年下達的補助名額、金額全部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院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其本人申請,家長同意,并持民政部門證明,可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在校學習期間的利息由國家財政全額貼息,學生畢業后由個人承擔所有利息;學院還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學費減免。
三、貴院有哪些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措施?
答:為營造學生全面成才的良好環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勤奮學習,積極上進,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學院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引進競爭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建立了各類榮譽獎及單項獎的評定體系,設立有“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教學獎勵基金獎學金”、“白瑪央金優秀貧困生獎學金”、“羅蒙大學生助學金”、“中國建設銀行少數民族大學生成才計劃助學金”、“新東方特困生助學金”等各類獎助學金及“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模范團干部”、“英語過級”、“計算機過級”、“科技發明”、“文藝創作”、“單項活動積極分子”等單項獎榮譽獎,并對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地區級各類榮譽稱號者和在國家、自治區、地區舉辦的各類科技、文體活動中獲得名次者均按等級不同予以獎勵。
四、貴院教學設施、實驗設備情況如何?
答:目前,已擁有學生宿舍樓14幢、教學樓4幢、遠程教育樓1幢、現代化圖書館1幢、59個教學實驗室(其中國家級野外定位研究站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科技廳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16個。)、學生食堂2幢、以及學院自行設計建設的教學實習農場、牧場、果園、苗圃、水電站等教學實習基地和現代化的體育館、體育運動場等設施。我院現有固定資產33057.6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900萬元。為進一步加強教育實習基地建設,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我院大力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目前我院建有西藏自治區農科所、西藏羊湖電廠、大峽谷旅游景區、色季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等校外實習基地27個。
五、貴院教學管理等情況如何?
答:學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大力實施素質工程。近年來,學院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善辦學條件,增大教學投入,規范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育教學工作長足發展。尤其是通過2007年教育部對我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后,學院教學管理、教學設施等軟硬件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果,我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優秀等級。
六、貴院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
答:非定向畢業生在國家就業政策指導下,按照“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原則就業。近三年來,我院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0%。
校址:西藏林芝地區八一鎮育才西路8號
郵編:860000
聯系電話:0894-5888499
網址:www.xza.cn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