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熱點聚焦
從歷年的考題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對數學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考查考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要求考生熟練掌握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對當代數學教學改革有一定的了解。
名師講堂
第一講 小學數學的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培養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培養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的數學活動,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簡單的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2.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3.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二)數學思考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培養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4.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
1.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