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門類: 工學
專 業 類: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專業名稱: 環境生態工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工程設計等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環境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夠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或教育部門從事環境生態學研究、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人類社會生產活動影響下生態系統所發生變化的過程、退化機理、影響評估以及生態系統保育及修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接受生態學學科思維、生態環境問題分析方法與技術以及生態修復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保育生態系統、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化學、生物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扎實的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工程設計科學的基礎知識;
2.掌握環境要素、生態因子效應分析的方法,生態規劃、生態工程設計方法,以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工程使用的常規技術;
3.具有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較強實驗和野外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初步具備獨立開展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相關工作的能力;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及其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6.具有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和敢于質疑的批判性思維,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初步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
主干學科:
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
環境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產業生態學、環境工程學原理、生態毒理學、生態規劃與管理、生態經濟學、生態監測與評價、流域生態工程學。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生理生態學(40學時)、種群生態學(32學時)、群落生態學(32學時、生態系統生態學(32學時)、景觀生態學(32學時)、遺傳生態學(40學時)、植被生態學(32學時)、生態工程學(32學時)。
示例二(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環境學(48學時)、生態學導論(32學時)、景觀生態學(48學時)、生態監測與評價(40學時)、生態工程學(48學時)、環境工程學(64學時)、保護生物學(48學時)、產業生態學(32學時)。
示例三(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64學時)、普通生態學(80學時)、地理信息系統導論(48學時)、遙感導論(48學時)、環境監測(48學時)、景觀生態學與生態園區設計(48學時)、環境影響評價(32學時)、生態工程(32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
理論課實驗及野外實習、見習。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方向:
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或教育部門從事環境生態學研究、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