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
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本科教育主要為欠發達地區培養具備經濟管理知識背景的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管理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學院從1999年起先后設置有農村區域發展、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土地資源管理、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農林經濟管理六個本科專業招生,目前有在校生1018名。其中,“農村區域發展”專業2007年被評為“國家教育部A類特色專業”。
學院研究生教育主要依托貴州省重點學科“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和“貴州省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招收“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和 “土地資源管理”等兩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學院設有“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所”、“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區反貧困研究中心”等院級科研機構和“資源與制度研究所”校級科研機構。其中“資源與制度研究所” 聘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Elinor Ostrom擔任主任,為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搭建了跨越式發展平臺。
學院現有教職工47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9名,碩士生導師12名。博士、碩士占教師總數的90%。擁有貴州省教學名師和貴州財經大學教學名師一名,省級與院級學科帶頭人各2名,多數教師有出國留學進修的經歷,具有廣泛的國際、國內專業合作資源,在山區反貧困、社區資源治理與發展、流域生態安全與發展以及人口遷移與城鎮化等方面形成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強化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學。學院還聘請了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院、中國科學院、國內外大學、貴州省政府官員等具有深厚研究背景和社會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的學術團隊。2009年,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蔡運龍教授出任我院名譽院長。
學院教學管理規范,教風學風優良,注重教學質量和社會實踐,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成績斐然,連續四年畢業生就業率名列全校前列。歷屆學生多人次獲得全國挑戰杯、英語競賽等國家級獎項,20多人次獲得省部級獎項。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視野開闊、基礎扎實,既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具備可持續發展前瞻視野和經濟管理能力、掌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技術與方法,擁有對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進行宏觀管理和決策的能力,能在各級政府部門、環境資源管理部門、農林牧漁各業、各類大中型企業以及相關科研機構等部門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現代經濟管理人才。
培養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身體素質;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思維能力及實踐與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專業能力: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和發展經濟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兼有經濟學、管理學和環境與資源技術學科的交叉優勢;掌握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對環境、資源進行宏觀管理和決策;掌握環境資源合理開發、保護與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有關政策與法規;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要課程
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管理學,資源與環境概論、環境資源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環境資源管理、產業生態學等。
學制與學位
本專業實行4學年的基本學制;按學分制管理、實行彈性學習年限(3-6年)。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農村區域發展 Regional Rural Development
培養目標
在學?!叭寤晟滩拧比瞬排囵B總體目標的前提下,本專業培養掌握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及農村區域發展專門知識,具有農村區域發展戰略規劃、設計、教學和科研,“關注三農”、“心系民生”,“懂產業、知市場、會規劃、善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現代經濟管理人才。
培養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身體素質;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思維能力及實踐與創新能力。在具備工商管理大類的基礎能力之上,具有較強的農村區域發展專業能力,包括:具備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基礎能力;資源經濟管理能力;發展規劃和管理能力;農村(農業)市場營銷管理能力;農村社會的調查研究能力;以及農村(農業)項目的管理評估能力。
主要課程
農業概論、發展概論、農村社會學、農村金融學、農業政策學、農業生態學、土地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農村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軟件運用、專業英語、發展概論、參與式管理、性別與發展、反貧困理論與實踐、災害管理、自然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專題、農村發展專題、區域經濟學、區域發展規劃、參與式發展規劃、村鎮規劃、規劃制圖與CAD、農業與農村發展項目管理與評估、農業經濟學、農產品市場營銷學、物流管理學、商務交流等。
學制與學位
本專業實行4學年的基本學制;按學分制管理、實行彈性學習年限(3-6年)。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管理學學士學位。
土地資源管理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視野開闊、基礎扎實,既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又具有豐富的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及土地資源學專業知識和善于解決測量、制圖、估價、規劃及策劃諸方面問題的實際能力,能在各級國土、城建、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與評價、土地規劃、不動產估價、土地開發整理、地籍管理及地產咨詢策劃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現代經濟管理人才。
培養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身體素質;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思維能力及實踐與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能力及技能,包括:通曉土地資源管理的理論與實務,具有扎實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基礎能力;通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能力,了解土地資源管理相近及交叉專業相關知識;具備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能力,熟悉國家有關土地利用管理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精通土地資源調管理專業應用技能,熟練使用測量儀器,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達到識圖制圖的要求;具備土地資源評估與投資技能,熟悉不動產投資分析、不動產開發經營等方面的政策、法規,掌握不動產評估、礦產資源評價等專業技能;熟識土地資源評價與規劃技能,能夠應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及評價,熟練掌握ArcView、ArcGIS、ArcMap等軟件掌握土地規劃、區域分析規劃及城市規劃的方法。
學制與學位
本專業實行4學年的基本學制;按學分制管理、實行彈性學習年限(3-6年)。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管理學學士學位。
農林經濟管理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圍繞學?!叭寤晟滩拧比瞬排囵B總體目標,使學生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山區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掌握農林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與技能,能在各級涉農政府部門、涉農企業、涉農金融機構及教學、科研部門從事管理和從事本專業及其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身體素質。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思維能力及實踐與創新能力。具有相關的農(林)業科學知識和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掌握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運用農業經濟管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了解農(林)業經濟科學的理論前沿和農(林)業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動態及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能力。
主要課程
農業概論、農村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軟件運用、專業英語、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農(林)業經濟學、農業政策學、農(林)業技術經濟學、涉農法、世界農業經濟、區域經濟學、項目投資評估、參與式發展規劃、農業地理學、社會林業項目發展和評估、林業經濟管理、農業企業經營管理、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與管理、混農林業管理實踐、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社會林業、農村社會性別研究、農戶和生計策略、可持續發展專題、農村金融學、農產品營銷學、農產品貿易學。
學制與學位
本專業實行4學年的基本學制;按學分制管理、實行彈性學習年限(3-6年)。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圍繞學?!叭寤晟滩拧比瞬排囵B總體目標,使學生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關注區域資源經濟可持續利用,系統掌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時代發展趨勢,適合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城鎮與區域規劃、城鄉規劃產業等管理、教學、科研工作的,擁有深厚人文素養,具有較強應用能力和經濟管理知識背景的高素質人才。
培養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身體素質;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思維能力及實踐與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專業能力,包括: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理想、抱負和責任感;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具有負重致遠、誠實守信、團隊合作、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質;具備區域資源經濟調查能力,能夠應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對區域資源進行調查,熟練掌握ERDAS IMAGINE、ArcView GIS、ArcMap等軟件,體現現代數字化技術能力的培養;具備城鎮開發、評價能力,熟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城鄉規劃等方面相關政策、法規,具有地理科學、城鄉規劃、經濟學、管理學背景知識、掌握經濟評價以及產業布局方法;具備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城鄉空間組織、編制發展規劃的能力,掌握區域分析規劃方法,熟悉區域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相關知識;具備城鄉規劃能力,掌握城市規劃原理、道路與交通規劃以及公用設施規劃方法,熟悉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CAD、PHOTOSHOP、湘源控規等軟件;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能力,掌握發展經濟學、自然資源開發與管理、可持續發展管理、城鄉規劃管理等基本知識,有效體現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領域里宏觀思維、戰略思考、綜合分析能力,能夠協調處理城鎮化過程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主要課程
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西方經濟學、城市規劃原理、管理學、區域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環境科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城鄉規劃管理、地質學基礎、自然資源開發與管理、建筑規劃制圖、區域分析與規劃、城市地理學、地籍測量、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學制與學位
本專業實行4學年的基本學制;按學分制管理、實行彈性學習年限(3-6年)。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Physical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se Management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視野開闊、基礎扎實,既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又具備必要的地理科學、自然資源學、環境科學、管理學、區域規劃的理論基礎,掌握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現代科技手段,初步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用以順利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的高素質人才。
培養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身體素質;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思維能力及實踐與創新能力。 具有較強的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專業能力,包括: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理想、抱負和責任感;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具有負重致遠、誠實守信、團隊合作、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質。具備資源環境調查能力,能夠應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對資源環境進行調查,熟練掌握Auto CAD、ERDAS IMAGINE、ArcView GIS、ArcMap等軟件,體現現代數字化技術能力的培養;具備資源環境開發、評價能力,熟悉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相關政策、法規,具有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背景知識,掌握資源評價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具備資源與環境規劃管理能力,掌握資源與環境規劃、自然資源開發與管理、可持續發展、自然保護區管理等基本知識,具有宏觀思維、戰略思考、綜合分析等專業素養。
主要課程
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科學、區域經濟學、經濟學原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地籍測量、地質學基礎、地圖學、自然保護區管理、資源利用與評價、環境規劃及其管理、生態學、區域分析與規劃、自然資源開發與管理等。
學制與學位
本專業實行4學年的基本學制;按學分制管理、實行彈性學習年限(3-6年)。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