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試內容:《管理學原理》和《會計學基礎》兩大部分。試卷總分為100分,其中《管理學原理》部分占40%分,《會計學基礎》部分占60%分?;绢}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計算題和會計分錄題。
二、考試時間:90分鐘。
三、考核形式:閉卷筆試。
第二部分考試大綱
《管理學原理》部分
一、內容目錄
(一)導論
(二)管理思想與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三)管理決策
(四)計劃
(五)組織
(六)領導
(七)控制
二、考核內容與要求
(一)導論
1.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組織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及建設組織文化的途徑,管理環境的對策、步驟和方法。
2.熟悉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系統原理、人本原理、責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的實質和運用。
3.掌握管理的概念、特征、性質和職能,管理者和管理對象,管理學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二)管理思想與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1.了解中外早期管理實踐與管理思想,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新趨勢。
2.熟悉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及其應用,現代管理理論各學派的主要觀點。
(三)管理決策
1.了解決策的概念和分類。
2.熟悉決策的過程并理解決策的原則。
3.掌握決策的方法及具體運用。
(四)計劃
1.了解計劃的重要性,計劃的一般分類方法,計劃工作的含義。
2.掌握計劃的邏輯步驟,計劃應遵循的基本原理,計劃的編制過程,計劃的組織實施方法。
(五)組織
1.了解組織的含義及類型,組織結構、組織設計的內涵和原則,組織變革的層次和實施模式。
2.熟悉組織設計的基本維度和權變因素,組織結構的基本類型、特點及發展趨勢,橫向與縱向組織設計的方法和組織中的權力分配,組織變革的阻力及其對策。
(六)領導
1.了解人性假設理論,領導的內涵,激勵的涵義和作用,領導者權力的來源,溝通的涵義和作用。
2.熟悉溝通的渠道、溝通網絡的形式和溝通的類別,溝通障礙產生的原因。
3.掌握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強化理論和挫折理論的主要觀點,典型的領導理論,有效溝通實現的策略。
(七)控制
1.了解控制的概念、性質、類型和重要性。
2.熟悉預算控制的方法,非預算控制的方法。
3.掌握控制的基本過程,質量控制的各種方法。
《會計學基礎》部分
一、內容目錄
(一)總論
(二)會計核算基礎
(三)賬戶與復式記賬
(四)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
(五)成本計算
(六)會計憑證
(七)賬簿
(八)財產清查
(九)財務會計報告
(十)會計核算組織程序
二、考核內容與要求
(一)總論
1.了解會計的職能、作用、對象和會計的方法。
2.掌握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二)會計核算基礎
1.熟悉會計假設和會計基礎,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及其要求。
2.掌握會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會計等式。
(三)賬戶與復式記賬
1.掌握會計科目的含義、設置和分類,賬戶的含義、分類和結構,會計科目與賬戶之間的關系、平行登記。
2.掌握復式記賬的原理和借貸記賬法。
(四)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
1.了解企業經營過程的主要經濟業務內容。
2.掌握企業資金籌集核算、供應過程的業務核算、生產過程的業務核算、銷售過程的業務核算、財務成果形成及分配業務核算,財務成果的計算。
(五)成本計算
1.了解成本計算的一般程序。
2.熟悉產品制造成本的計算。
3.掌握材料采購成本和主營業務成本的計算。
(六)會計憑證
1.了解會計憑證的作用、含義和種類。
2.熟悉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3.掌握原始憑證的含義、種類、填制和審核方法,記賬憑證的的含義、種類、填制和審核方法。
(七)賬簿
1.了解賬簿的意義。
2.熟悉賬簿的種類。
2.掌握各種賬簿的設置和登記,對賬的內容,結賬的概念和內容,登記賬簿的規則和方法,錯賬更正的規則和方法。
(八)財產清查
1.了解財產清查的意義和種類。
2.熟悉存貨的盤存制度。
3.掌握財產清查的方法和組織程序,各種財產物資、往來款項和貨幣資金的清查方法,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九)財務會計報告
1.了解財務會計報告及會計報表的含義、種類和編制要求,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反映的內容和格式,會計報表附注的內容。
2.掌握利潤表反映的內容、格式和編制的基本方法,資產負債表反映的內容、格式和編制的基本方法。
(十)會計核算組織程序
1.了解建立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的意義和基本要求。
2.熟悉記賬憑證核算組織程序:會計憑證和賬簿的設置、基本步驟、特點、優缺點及適用范圍,匯總記賬憑證核算組織程序:會計憑證和賬簿的設置、基本步驟、特點、優缺點及適用范圍,科目匯總表核算組織程序:會計憑證和賬簿的設置、基本步驟、特點、優缺點及適用范圍。
第三部分參考教材
1.陳嘉莉編。管理學原理與實務(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2.陳國輝、遲旭升編。基礎會計(第三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年。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