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教材
1.金屬學與熱處理,參考書:《金屬學與熱處理原理(第3版)》,崔忠圻 劉北興,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2.材料工程基礎,參考書:《熱加工工藝基礎》,錢繼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材料工藝學,參考書:《鋼的熱處理》,胡光立 謝希文,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第一部分 專業綜合課考試大綱理論考試部分(200分)
《金屬學與熱處理》(70分)
一、考試目的、性質與基本要求
考試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備進行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學習所要求的金屬學與熱處理基礎知識。本考試是測試材料類專業考生金屬學與熱處理基本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的水平考試。
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金屬學與熱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原理,要求能靈活運用金屬學與熱處理的基本理論綜合分析金屬材料中的基本問題。
二、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測試與計算和綜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三、考試內容
考試包括以下九部分內容:
1、金屬與合金的晶體結構
掌握三種典型的晶體結構特點,掌握固溶體和金屬化合物的分類及性能特點,了解面缺陷中的晶界及堆垛層錯;熟練掌握晶胞、晶向指數和晶面指數的概念和指數的標定方法,熟練掌握點缺陷和線缺陷的特點、形成機制及對性能的影響。
2、純金屬的結晶
了解金屬鑄錠的基本組織與常見缺陷;掌握金屬結晶的基本規律:形核與過冷現象、純金屬的冷卻曲線、晶體的生長方式、晶粒大小等。
3、二元合金相圖與合金的凝固
了解相的分類及影響相結構的因素,了解相圖的分析與使用方法,了解成分過冷對晶體成長形狀和鑄錠組織的影響;掌握二元合金相圖的表示方法與測定方法,掌握固溶體合金的平衡結晶與不平衡結晶,掌握典型合金的平衡、不平衡結晶及組織;熟練掌握相律與杠桿定律。
4、鐵碳合金
熟練掌握鐵碳合金的基本相,Fe-Fe3C相圖包括:相圖中點、線、區及其意義,熟練掌握包晶轉變、共晶轉變、共析轉變,熟練掌握鐵碳合金的平衡結晶過程及組織:共析鋼、亞共析鋼、過共析鋼、共晶白口鐵、亞共晶白口鐵、過共晶白口鐵,熟練掌握含碳量對鐵碳合金平衡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5、三元合金相圖
了解三元勻晶相圖、三元共晶相圖及應用;掌握三元系平衡相的定量法則;熟練掌握三元合金相圖的表示方法。
6、金屬與合金的塑性變形與斷裂
掌握單晶體的塑性變形特點:滑移現象與孿晶,掌握多晶體的塑性變形過程及晶粒大小的影響,掌握合金的塑性變形特點,掌握金屬塑性變形對組織結構與性能的的影響。
7、金屬及合金的回復與再結晶
了解金屬的冷、熱加工及加工后的組織與性能;掌握回復機理、亞結構的變化,掌握再結晶晶核的形成與長大,再結晶的溫度及影響因素,再結晶晶粒大小的控制,掌握再結晶退火后的組織;熟練掌握金屬及合金在退火過程中的變化:顯微組織、儲存能及內應力、機械性能、亞晶粒等的變化。
8、鋼的熱處理原理
掌握熱處理的作用,相圖在熱處理過程中的應用,固態相變的特點、類型;熟練掌握鋼在加熱時的轉變:共析鋼奧氏體的形成過程,影響奧氏體形成速度的因素,奧氏體晶粒大小及其影響因素;熟練掌握鋼在冷卻時的轉變:共析鋼過冷奧氏體的等溫轉變曲線,影響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的因素;熟練掌握珠光體、馬氏體、貝氏體轉變;熟練掌握鋼在回火時的轉變:組織與性能變化。
9、鋼的熱處理工藝
掌握鋼的退火、正火的目的、工藝及選用;掌握鋼的淬火、回的目的和工藝。
四、考試題型
《金屬學與熱處理》考試總分為70分,題型及分值如下:
1、簡答題(20分)
2、問答題(20分)
3、計算題(20分)
4、工程分析應用題(10分)
五、課程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 崔忠圻等,《金屬學與熱處理》,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材料工藝學》(70分)
一、考試目的、性質與基本要求
考試目的是考核考生是否具備在材料學領域進行本科學習所具備的材料工藝學理論基礎。本考試是測試報考材料類專業考生材料工藝學基本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的水平考試。
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材料工藝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原理,要求能靈活運用材料工藝學基本理論對現場常見的生產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及處理。
二、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測試與計算和綜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三、考試內容
考試包括以下5部分內容:
1.退火及正火
熟練掌握退火工藝的分類及基本原則,完全、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擴散退火等,退火規范對鋼的組織的影響,了解退火規范對鋼中殘余應力的影響,掌握鋼的正火,退火、正火后的組織性能及工藝缺陷。
2.鋼的淬火
熟練掌握淬火的概念及分類,淬火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的確定,鋼的淬透性及其評定。了解淬火介質的分類、要求、冷卻機理、淬火缺陷種類及防止、消除辦法。
3.鋼的回火
熟練掌握回火的目的、定義、分類、回火工藝制定的原則。掌握回火時機械性能的變化、回火脆性及消除辦法。
4. 特種熱處理
本章內容:熟練掌握感應加熱的原理及用途,工藝參數和材料表面強化的關系、表面加熱淬火后的組織和性能了解快速加熱表面淬火時的相變特點。掌握表面淬火的分類、特點、常用材料。了解火焰加熱,電解液加熱,激光加熱,電阻加熱,表面淬火的原理及應用。
5.鋼的化學熱處理
了解化學熱處理基本原理,化學熱處理的基本過程,化學熱處理滲劑及其反應機理,熟練掌握鋼的滲碳工藝及熱處理工藝,掌握鋼的氮化,碳氮共滲,鋼的滲硼及滲金屬過程。
四、考試題型
《金屬學與熱處理》考試總分為70分,題型及分值如下:
1、簡答題(20分)
2、問答題(20分)
3、繪圖分析題(20分)
4、工程分析應用題(10分)
五、課程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 胡光立等,《鋼的熱處理》,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
《材料工程基礎》(60分)
一、考試目的、性質與基本要求
考試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備進行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學習所要求的材料工程基礎的知識。本考試是測試材料類專業考生材料工程基礎基本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的水平考試。
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的材料工程基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工藝,能靈活運用基本理論來分析材料加工成型的方法及其實際應用的問題。
二、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測試與具體成型工藝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三、考試內容
考試包括以下八部分內容:
1、鑄造工藝基礎
掌握各種鑄造性能(充型能力,凝固方式,收縮,內應力、變形、裂紋、合金的偏析及吸氣性傾向等)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了解防止鑄造缺陷的方法。
2、砂型鑄造
了解砂型鑄造工藝過程和特點及造型方法,掌握鑄造工藝設計的基本原則,能夠對典型鑄件工藝進行合理分析。
3、合金鑄件的生產
了解鑄鋼、鑄鐵及有色合金的分類與特點,掌握鑄鋼、鑄鐵及有色合金件的鑄造性能與工藝特點。
4、鑄件結構設計與質量控制
掌握鑄造工藝、合金鑄造性能及鑄造方法對鑄件結構的要求,了解鑄件質量的控制方法。
5、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了解單晶體、多晶體的塑性變形,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掌握金屬的鍛造性能及其影響因素。
6、鍛造
掌握自由鍛造的基本工序的特點,自由鍛造工藝規程制定的內容,掌握模型鍛造的類型和特點,模鍛工藝規程制定的內容。
7、板料沖壓
掌握板料沖壓基本工序的種類和特點,了解沖壓模具的種類、結構及特點,掌握沖壓成形工藝規程制定的內容。
8、鍛壓件結構設計與質量控制
掌握自由鍛件結構設計、模鍛件結構設計的原則,沖壓件結構設計的原則。了解鍛件質量檢查項目、鍛件缺陷分析與質量對策,了解沖壓件質量檢查項目、沖壓件質量分析與對策。
四、考試題型
《材料工程基礎》考試總分為60分,題型及分值如下:
1、簡答題(25分)
2、敘述題(35分)
五、課程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 錢繼鋒主編,《熱加工工藝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第二部分 專業技能測試(100分)
一、考試目的、性質與基本要求
材料工程實驗技術考試的目的是考核學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行本科學習后,所掌握的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學、材料工藝學、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學性能、材料相變原理以及材料測試技術等課程的理論基礎和材料專業實踐技能。通過本考試可以測試報考材料類專業的考生以材料專業理論知識解決企業專業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基本掌握材料學科各門課程的基本概念、規律、原理和操作技術,要求能靈活運用材料各門課程知識對現場常見的生產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及處理。
二、考試形式
本考試采取專業實驗理論與現場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在專業實驗室進行考試,以實驗數據、實驗結果為基礎,以答辯方式進行。原則上以實際操作效果為主。最后以兩位以上教師的平均賦分形式完成對每名考生的考試題。
三、考試內容
考試包括以下5部分內容:
1. 實驗理論考核
考核各種金屬及合金的凝固理論、相變理論、熱處理工藝理論、材料的宏觀與微觀分析理論、各種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材料的化學成分與材料處理工藝、顯微組織結構、力學性能之間的關系。
2. 基本實驗儀器與設備的操作考核
考核金相顯微鏡、生物顯微鏡、體視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形態觀察儀器的結構、用途、特點、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考核洛氏硬度計、維氏硬度計、布氏硬度計、顯微硬度計,沖擊試驗機、拉伸試驗機、磨損試驗機、膨脹儀等實驗設備的結構、用途、特點、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考核砂輪機、拋光機、切割機、鑲嵌機等試驗基礎設備的操作。
考核實驗室各種類型的實驗加熱爐和實驗熱處理爐及控溫儀表的結構、用途、特點、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3基礎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核
考核各種材料金相試樣的磨制、拋光、腐蝕等制備方法及操作程序。
考核鋼鐵材料宏觀試樣的磨制、拋光、腐蝕等制備方法及操作程序。
考核大型構件現場無損金相試驗的磨制與復型操作方法。
考核陶瓷材料樣品的加工、燒結與試樣的制備方法。
4專業實驗技能考核
考核各種金屬與合金材料金相組織的分析與判別。
考核各種無機非金屬材料顯微組織的分析與判別。
考核根據各種技術要求而設計鋼鐵熱處理工藝的能力。
考核根據工件破壞的方式與特征進行材料失效分析的能力。
考核學生專業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設計和完成綜合實驗的能力。
四、考試題型
《材料工程實驗技術》考試總分為100分,題型及分值如下:
1、實驗理論答題(20分)
2、金相組織分析答辯(30分)
3、材料力學性能測定操作(20分)
4、熱處理工藝設計與熱處理操作(30分)
五、課程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 谷志剛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程》,東北大學出版社,2009.12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