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中小學教師錄用考試中學地理學科考試說明
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網 閱讀:1420 次 日期:2014-02-14 10:53:57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4年浙江省中小學教師錄用考試中學地理學科考試說明”,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Ⅰ.考試性質

浙江省中小學教師錄用考試是為全省教育行政部門招聘教師而進行的選拔性考試,其目的是為教育行政部門錄用教師提供智育方面的參考。各地根據考生的考試成績,結合面試情況,按已確定的招聘計劃,從教師應有的素質、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因此,全省教師招聘考試應當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考核目標與要求

考核目標與要求主要有: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與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分析和處理實際教學問題等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又分為三個不同的水平層次。

要求\目標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獲取試題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試題要求以及考查意圖 提煉地理信息的有效內容和價值,并對其進行分析與整合  
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 將所學地理知識與試題的形式和內容建立正確的聯系 準確地運用地理知識和有關信息,認識和說明地理問題  
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 正確表述事物的地理現象,準確描述和解釋地理事物的特征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正確的闡釋 能從地理角度對時政熱點問題、身邊的現實問題作出正確的解釋、評價,因地、因時制宜地提出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
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論證地理問題 在論證中觀點明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
分析和處理實際教學問題 分析、評價各種教學手段、方法 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 結合課程改革實際,在教學設計中特色和創新

一、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所謂地理信息,即地理試卷中的文字資料、圖表、各種數據、畫面、符號等。獲取和解讀信息的過程,包含發現信息、判斷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維過程。

如何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可從三個方面理解:

1.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3.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二、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1.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2.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3.能夠選擇和運用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4.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三、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1.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2.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四、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1.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2.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3.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4.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五、分析和處理實際教學問題

1.能夠對適合地理教學的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和評價。

2.能夠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并根據特定的教學對象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3.能夠結合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在教學設計中有特色與創新。

Ⅲ.考試范圍與要求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中學地理學科考試內容包括三個部分:①中學地理學科教學內容;②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地理學科教學的內容;③中學地理學科教學論。

根據浙江省中學地理教學實際情況,中學地理學科教學內容既包括200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所列的內容標準,也包括與上述內容標準相關聯的地球與地圖及區域地理知識(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內容)。

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地理學科教學的內容是指對中學地理學科教學內容相應知識點的拓展與深化。本考試選擇了與中學地理教學關系較為密切的高等學校地理科學專業(本科)六門課程中的有關內容作為考試范圍。

中學地理學科教學論中也包括了與高中地理課程改革有關的新課程內容。

知識內容列表

第一部分:中學地理學科教學內容

模塊 主 題 考試內容
必修地理Ⅰ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地殼物質循環。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大氣受熱過程。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水循環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必修地理Ⅱ 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沙掷m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必修地理Ⅲ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區域的含義。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可持續發展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數字地球的含義。
選修Ⅰ宇宙與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說的主要觀點。恒星演化的主要階段及其特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意義。 天球坐標系與恒星位置的確定。星空季節變化的基本規律。
太陽系和地月系 太陽的圈層結構。太陽系的組成,九大行星的基本特征。月球概況及其運動特征。月相變化規律,月相變化與潮汐變化的關系。
地球的演化 地質年代的劃分,不同地質年代的地殼運動、成礦規律,生物演化簡史。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海陸分布及地表形態特征。
地表形態的變化 河流、海岸、黃土、冰川、風沙、喀斯特等地貌類型的主要特征。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
選修Ⅱ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帶 海底擴張與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規律。海水溫度、鹽度的分布規律。?!獨庀嗷プ饔眉捌鋵θ蛩?、熱平衡的影響。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海岸的主要類型和特點。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海平面變化對海岸帶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
海洋開發 海水資源、海洋化學資源、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和現狀。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點,海洋能的開發前景。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開發利用海洋空間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海洋旅游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海洋環境問題與保護 風暴潮、海嘯的成因、危害及應對措施。海洋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對海洋環境的危害,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主要對策。
海洋權益 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等概念。我國海洋國情的基本特點,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建立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選修Ⅲ旅游地理 旅游資源的類型與分布 旅游資源的內涵,旅游資源的多樣性。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的區別。我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及其重要價值。
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 旅游景觀的觀賞方法。中外著名旅游景區的景觀特點及其地理成因。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實例評價。
旅游規劃與旅游活動設計 旅游景區的基本要素及它們的相互影響,旅游景區的景點、交通和服務設施的規劃設計。旅游信息收集,根據旅游資源狀況,確定旅游點,選擇合理的旅游路線。地形、氣候、水文等條件與旅游安全的關系,旅游應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與區域發展 旅游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旅游與景區建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旅游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選修Ⅳ城鄉規劃 城鄉發展與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城市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不同國家城市化過程的主要特點及其意義。城市環境問題的成因與治理對策。不同地理環境中鄉村聚落的分布特點及形成原因。鄉村集市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城鄉分布 現代城市或村鎮的空間形態、景觀特色及其變化趨勢。城鎮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城鄉發展過程中的特色景觀和傳統文化保護的對策與措施。
城鄉規劃 城鄉規劃對城鄉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城鄉規劃中土地利用、項目選址、功能分區的主要原則和基本方法。城鄉規劃中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文化等部門的一般布局原則。
城鄉建設與生活環境 城鄉人居環境的基本評價內容,房地產開發的地理區位因素,居住小區的環境特點與結構功能評價。商業布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不同商業部門布局的特點與功能。不同城市交通網絡的特點。文化設施布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選修Ⅴ自然災害與防治 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世界主要自然災害帶的分布。
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 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區域分布。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地貌災害的產生機制與發生過程。臺風、寒潮、干旱、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形成原因。蟲災、鼠災等生物災害帶來的主要危害。
自然災害與環境 同一自然災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防災與減災 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災害預測、災情監測和評估中的作用。自然災害的應對方法或應急措施。我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人類利用高科技趨利避害的遠景。
選修Ⅵ環境保護 環境與環境問題 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正確的環境倫理觀。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資源問題與資源的利用、保護 主要的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非可再生資源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及人類應采取的相應措施。非可再生資源開發過程中應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人類對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問題,合理利用與保護可再生資源的成功經驗。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生態環境問題形成的一般過程。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其他區域的影響。我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環境污染與防治 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事件的形成原因、過程及危害。環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
選修Ⅶ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 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地理信息技術的基本內容。地理信息技術在現代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地圖與遙感(RS) 常用地圖投影,不同地圖的特點和用途。遙感的基本工作原理,遙感圖像判讀。遙感圖像在地圖制作中的作用。遙感的主要功能。
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旅游、導航、軍事、野外勘探等領域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 GIS的基本功能。地圖數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軟件中數據表的建立。 GIS軟件中圖層顯示方法的改變。 GIS的查詢方法。 GIS軟件制作、輸出專題地圖。用網絡GIS地圖查詢有關信息。
3S(RS、GPS、GIS)技術綜合應用 3S技術的綜合應用。數字地球、數字城市的含義。
地球與地圖及區域地理 地球與地圖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經緯網及其地理意義。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圖例、注記。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等高(深)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世界地理 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世界氣溫與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不同尺度區域(如大洲、地區、國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中國地理 我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脈和地形區。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外流區和內流區,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區的主要特征,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第二部分: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地理學科教學的內容

模塊 主 題 考試內容
地球概論 恒星和星系 恒星的名稱,星座,恒星的亮度和視星等,恒星的光度和絕對星等,恒星的顏色與溫度,變星,星群,星團。赫羅圖及恒星演化,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恒星的一生。銀河和銀河系,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河外星系,總星系,宇宙。
太陽和太陽系 太陽的距離、大小和質量,太陽的溫度和能量,太陽大氣,太陽活動以及與地球的關系。太陽系的構成,行星和衛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體。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
月球和地月系 月球的大小和距離,月球和地月系的運動。月相和朔望月。日食和月食,海洋潮汐現象,引潮力,太陰潮和太陽潮,潮汐現象的規律性。
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的規律,地球公轉的規律。天體的周日視運動,太陽的周年運動,太陽的回歸運動。晝夜長短及其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與變化。地球上的四季與五帶。
時間與歷法 恒星時、真太陽時、平太陽時。地方時及其換算,理論時區和區時,實際時區和法定時,區時的換算。日界線與日期變更。歷法分類,陰歷、陽歷和陰陽歷,公歷,中國傳統歷法(農歷)。
氣象學與氣候學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雜質。大氣的結構: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對流層的基本特征。
大氣的熱力狀況 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大氣“溫室效應”的原理。對流層大氣的增溫與冷卻。大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大氣溫度的空間分布。大氣穩定度。
大氣中的水分 大氣濕度,飽和水汽壓,蒸發與凝結。地表面的凝結現象:露和霜、霧凇和雨凇。大氣中的凝結現象(云),各類云的特征與成因。大氣降水。人工影響天氣。
大氣的運動 氣壓與氣壓場,氣壓梯度與氣壓梯度力。大氣的水平運動,地轉風的特點,梯度風的特點,摩擦力對空氣水平運動的影響。大氣環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氣環流平均狀況,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變化規律。
天氣 氣團的形成、變性,氣團的分類。鋒的概念和特征,鋒的類型和天氣。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的結構和天氣。臺風的結構與天氣、形成與消亡、移動和路徑。
氣候 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帶和氣候類型。氣候變化。地方氣候和小氣候。
地質學與地貌學 礦物與巖石 礦物與巖石的概念,礦物的基本特性,礦物的分類,重要礦物特征。巖漿、巖漿作用與火成巖。沉積過程與沉積巖。變質作用與變質巖。
板塊構造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全球構造地貌,大地構造地貌。
地殼演化簡史 地球的早期演變。地層和化石。地殼演化史。
影響地表形態的外力作用 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
各種地貌類型的特征 流水地貌。巖溶地貌。冰川與凍土地貌。風成地貌與黃土。海岸地貌。
地圖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 地圖投影 地圖投影的概念,地圖投影分類。常用投影的特點和用途。
地圖符號與制圖綜合 地圖符號的作用、種類,地圖符號的構成特點,注記。制圖綜合的意義,影響制圖綜合的因素,制圖綜合的主要方法。
遙感 遙感的概念,遙感的類型,遙感的特點。常用的遙感平臺,陸地衛星系列。遙感圖像目視解譯與制圖,遙感數字圖像的計算機解譯。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地理空間數據組織、管理與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表達。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人文地理學理論的多元性。人地關系論(環境決定論、可能論、適應論、生態論、環境感知論、文化決定論、和諧論)。
人口、人種與民族 世界人口增長過程,人口轉變理論與模式,人口與發展。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規律,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遷移的空間規律,人口遷移的機制。人種的劃分,人種與地理環境。民族的形成與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遷移與集聚
聚落與城市化 城市、鄉村的概念,城市與鄉村起源與發展,城鎮標準。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的機制,當代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區位與環境的關系,城市與自然環境。城市體系的概念,城市體系的等級規律。
宗教地理與宗教景觀 宗教的產生,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傳播與分布。宗教儀禮、習俗與地理環境,宗教景觀。
旅游地理 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移動規律。旅游資源分類方法與類型,旅游資源的評價內容和方法。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旅游開發與旅游業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旅游活動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經濟地理學 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演變規律 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產業布局演變規律。區域開發,區域間的平衡發展,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合理化,區域發展政策。
影響經濟活動的區位條件 經濟活動區位的概念。自然條件與經濟活動區位。人口條件與經濟活動區位。環境條件與經濟活動區位。交通條件與經濟活動區位。
第一產業布局 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布局的概念與內容,影響農業生產布局的條件。農業區位理論,農業部門布局原理,農業生產區域化、專業化。
第二產業布局 工業生產與布局特點,工業布局制約因素條件,影響工業布局的一般因素。開采工業布局,原材料工業布局,制造工業布局,高科技工業和農村工業布局,工業部門結構的內在聯系。工業地域結構與類型(工業點、工業區、工業樞紐、工業地區、工業地帶)
第三產業布局 第三產業的概念、分類、基本特點。商業發生機制與布局要求,商業區位理論分析,商業中心體系布局,貿易中心與對外貿易。交通運輸系統布局的地域類型,各種運輸方式的經濟評價(鐵路運輸、公路汽車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運輸部門的合理構成,貨流與合理運輸。

第三部分:中學地理學科教學論

模塊 主 題 考試內容
地理教學論 地理教學方法 地理教學方法的概念,地理教學方法的作用。地理教學方法的分類,各種地理教學方法的特點。
地理教材研究 我國中學地理教材的發展、變化與改革。我國高中地理新課程四種版本教材的特色。
地理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靈活多樣、富有特色的各種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選擇課程教學模式,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等。
地理教學評價 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與權重。
地理教科研 地理教科研的概念,地理教科研的作用和地位。地理教科研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地理教科研中課題的選擇。地理教科研中,課題報告與論文的寫作。
高中地理課程改革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地理學習評價,課程資源開發
地理研究性學習 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地理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新課程與教師專業成長 地理教師的角色定位、專業心理與專業態度。地理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與自我完善能力。

Ⅳ.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考試方式

筆試、閉卷。

二、考試時間與分值

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三、試卷結構與題型

試卷包括Ⅰ、Ⅱ兩卷。Ⅰ卷為單項選擇題,由60小題組成,共60分;Ⅱ卷為綜合題,由8小題組成,共40分。

四、分值比例

第一部分(中學地理學科教學內容)約占4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約35分,綜合題約5分。第二部分(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地理學科教學的內容)約占4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約20分,綜合題約20分。第三部分(中學地理學科教學論)約占2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約5分,綜合題約15分。

五、組卷

試題按題型、內容等進行排列。單項選擇題在前,綜合題在后。同一題型中按知識內容列表中所列知識順序排列。

Ⅴ.參考試卷及答案:

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地理學科考試參考試卷

更多信息請查看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

更多信息請查看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