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結構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
2、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學;
3、掌握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各階段的步驟、基本技術與方法;
4、初步掌握應用系統開發的方法,能夠編寫開發過程各階段的主要文檔;
5、了解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新技術和新進展。
二、課程考核內容
第1章信息系統概論
1.信息和信息系統,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1.1信息化的含義;
1.1信息和數據的定義;
1.3信息的特性;
1.4系統和信息系統的概念;
1.5信息系統的類型。
2.管理與決策,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2.1管理的概念;
2.2管理的四大基本職能;
2.3管理系統的三個層次;
2.4決策的定義;
2.5決策過程的四個階段;
2.6決策科學化的發展方向。
3.信息系統的發展階段,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3.1信息系統的各個發展階段;
3.2信息報告系統的特點和種類;
3.3早期管理信息系統失效的原因。
第2章數據組織和數據處理
1.數據處理的概念,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1.1數據處理的目的;
1.1數據處理的基本內容。
2.數據組織的概念,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2.1數據結構的兩種形式;
2.2數據組織的四個層次;
3.數據的物理組織和邏輯組織,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3.1邏輯記錄和物理記錄的概念和它們的區別;
3.2數據物理組織的兩種基本形式及其特點;
3.3數據邏輯組織的概念;
3.4按需要用指針在圖紙上將記錄聯結成鏈表。
4.文件組織,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4.1文件組織、文件系統的概念和文件系統的功能;
4.2記錄存入存儲器的物理順序和邏輯順序的區別;
4.3各種文件組織方式的特征;
4.4在順序存取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上順序文件可以采用的查找方法;
4.5索引文件的特點及其查找、刪除和插入操作過程。
5.數據庫技術,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5.1數據庫的概念;
5.2數據庫的主要特征;
5.3數據庫與數據文件的主要區別;
5.4數據模型的三種類型;
5.5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概念和功能;
5.6目前常用的幾種數據庫管理系統;
5.7用SQL語言查詢數據用的語句。
6.數據處理技術,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6.1定義數據文件的結構;
6.2數據文件建立過程中設立控制點的重要性;
6.3根據具體要求編寫建立和修改數據文件的程序;
6.4編寫對數據文件按選定字段進行排序的程序;
6.5對數據文件進行檢索的幾種方法。
7.數據處理的方式,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7.1數據處理方式的兩種類型;
7.2批處理的兩種類型及其處理過程;
7.3分析直接存取處理的優點;
7.4聯機實時系統和分時系統的概念。
第3章管理信息系統概論
1.管理信息系統及其特點,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1.1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
l.2管理信息系統科學的三要素;
1.3管理信息系統各發展階段的內容;
1.4管理信息系統的特點。
2.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2.1管理信息系統概念結構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
2.2管理信息系統層次結構的概念;
2.3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站構的概念;
2.4管理信息系統綜合結構構成的幾種方式。
3.決策支持系統,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3.l決策支持系統的定義;
3.2決策支持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的關系;
3.3決策支持系統的主要功能;
3.4決策支持系統的基本模式;
3.5決策支持系統的基本結構及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4.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開發策略.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4.1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概念;
4.2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內容;
4.3諾蘭的階段模型及其六個發展階段;
4.4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幾種策略。
5.開發MIS應用項目的基本方法,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5.1管理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概念;
5.2管理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工作內容;
5.3生命周期法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5.4原型法的特點和適用場合;
5.5面向對象開發方法的特點;
5.6最終用戶(CASE)系統開發法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
6.管理信息系統成功的關鍵,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6.1管理信息系統成功的關鍵;
6.2領導者在實現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第4章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分析
1.系統開發的可行性分析,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1.1可行性調查的內容;
1.2可行性分析的任務;
1.3可行性分析的內容;
1.4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內容。
2.詳細調查的任務和方法,要求達到簡單應用的層次
2.1詳細調查的內容。
2.2詳細調查的各種方法。
3.管理業務的調查,要求達到簡單應用的層次
3.1根據實際情況畫出組織機構圖;
3.2敘述進行管理業務流程調查時調查的內容;
3.3根據企業管理實際業務畫出管理業務流程圖;
3.4根據文字描述畫出表格分配圖。
4.數據流程的調查,要求達到綜合應用的層次
4.1數據流程圖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4.2數據流程圖的四種符號及其含義;
4.3結合管理信息流動實際分層次地畫出數據流程圖;
4.4繪制數據流程圖時考慮各種特殊情況的處理過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系統化分析,要求達到綜合應用的層次
5.1系統化分析的內容;
5.2劃分子系統的基本原理和步驟;
5.3企業流程重組的重要性;
5.4數據靜態特性分析的內容;
5.5數據分析的各項內容;
5.6按動態特性分的數據屬性類別及各類的特點;
5.7存儲分析的內容和分析的具體做法;
5.8數據處理兩種方式的適用情況和特點。
6.數據字典和描述處理邏輯的工具.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6.1數據詞典的概念和作用;
6.2運用數據項和數據存儲的定義方法;
6.3根據實際問題熟練地畫出判斷樹;
6.4決策表在表達邏輯關系方面的作用.并畫出決策表。
7.系統分析報告,要求達到綜合應用層次
7.1表達新系統邏輯模型的內容;
7.2系統分析報告的內容。
第5章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設計
1.系統設計的任務,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1.1系統設計的基本任務;
1.2系統設計的要求;
1.3系統設計的兩個階段;
1.4系統設計工作的主要內容。
2.代碼設計,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2.1代碼的概念和重要性;
1.2代碼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2.3順序碼主要優缺點;
2.4區間碼的特征及其缺點;
2.5區間碼的幾種類型;
2.6助憶碼的適用條件;
2.7縮寫碼和尾數碼的概念;
2.8代碼結構中設置校驗位的作用,并能用算術級數法、幾何級數法或質數法計算校驗位的值。
3.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3.1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的依據;
3.2管理對計算機的基本要求;
3.3網絡設計和選擇的內容。
4.功能結構圖設計,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4.1功能和功能結構圖的概念及目標和功能的關系;
4.2畫出常用的建立主文件和更新主文件的功能結構圖;
4.3模塊化概念、目的和內容。
5.信息系統流程圖設計,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5.1設計信息系統流程圖考慮的基本原則;
5.2實現以下功能的原理:用戶輸入某事物的代碼后,計算機能自動地在屏幕上顯示出該事物的名稱;
5.3數據關系圖的概念,并弄清數據關系圖和信息系統流程設想圖的關系;
5.4應用信息系統流程圖符號繪制信息系統流程圖;
5.5根據實際問題在數據流程圖基礎上畫出信息系統流程設想圖。
6.數據存儲設計,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6.1文件設計的內容和步驟;
6.2填寫記錄設計表;
6.3常用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特點。
7.輸出設計,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7.1輸出設計的目的和內容;
7,2根據實際情況填寫輸出設計書。
8.輸入設計,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8.1數據的正確性和數據收集的時間性在數據收集中的作用;
8.2區分來源性收集數據和根源性收集數據的概念和適用范圍;
8.3數據輸入的幾種方式;
8.4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原始單據的輸人格式;
8.5輸人數據出錯校驗的各種方法;
8.6編寫數據的輸入程序。
9.處理流程圖設計,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9.1處理流程圖和系統流程圖的異同;
9.2畫出建立扣款文件子系統的一種處理流程圖。
10.設計規范的制訂,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
10.1設計規范在系統開發和運行中的重要作用;
10.2從方便使用、簡化操作和加強系統管理的角度設計文件名和程序名的規范。
11.程序設計說明書的編寫,要求達到綜合應用層次
11.1程序設計說明書的用途;
11.2程序設計說明書的內容;
11.3編寫更新主文件程序的程序設計說明書。
第6章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實施
1.物理系統實施,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1.1購買計算機的基本原則;
1.2計算機系統實施的基本內容。
2.程序設計,要求達到綜合應用層次
2.1程序員進行程序設計的依據;
2.2對程序設計的要求;
2.3繪制程序流程圖;
2.4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概念,并會正確、熟練運用順序、循環、分枝三種基本程序結構;
2.5根據程序設計說明書和輸入輸出有關資料進行簡單的程序設計,其中包括文件的建立、顯示、修改、更新、檢索和打印。
3.軟件開發工具,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3.1使用軟件開發工具的作用;
3.2各種常用軟件開發工具的功能。
4.程序、模塊和系統調試,要求達到綜合應用的層次
4.1程序調試的內容;
4.2測試數據種類,各種測試數據用來檢查程序中的哪些問題;
4.3主要軟件開發工具的功能;
4.4分調的目的;
4.5總調的內容;
4.6程序總調之后應寫出哪些書面文件。
5.系統轉換、運行及維護,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5.1系統轉換的方法和難點;
5.2系統維護的內容。
6.人員培訓,要求達到領會層次
6.1人員培訓在系統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6.2人員培訓的基本內容;
6.3各類人員培訓的方法。
7.項目管理工作,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7.1項目管理的意義;
7.2項目管理應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7.3發展信息系統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材;
7.4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用戶之間聯系與合作的必要性。
8.系統的評價,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8.1系統評價的目的;
8.2評價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效果的指標。
第7章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1.電子商務系統和供應鏈集成信息系統,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1.1電子商務系統的應用場合以及它和電子數據交換的關系;
1.2電子數據交換的工作原理;
1.3發展電子商務系統的經濟意義;
1.4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2.MRP,MRPⅡ,ERP,CIMS,要求達到識記層次
2.1MRP與MRPⅡ的概念和兩者的區別;
2.2ERP的概念和特征;
2.3CIMS的概念和信息集成的意義。
三、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大綱中提出的四個能力層次要求:“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其含義是:
1、識記:要求應考者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如定義、定理、定律、表達式、公式、原則、重要結論、方法、步驟及特征、特點等),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表述、選擇和判斷。
2、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頓悟和理解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熱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論述。
3、簡單應用:要求應考者能夠運用本課程中規定的少量知識點,分析和解決一般應用問題,如簡單的計算、繪圖和分析、論證等。
4、綜合應用:要求應考者能夠運用本課程中規定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較復雜的應用問題,如計算、繪圖、簡單設計、編程和分析、論證等。
四、參考教材
1、《管理信息系統》,黃梯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
中國礦業大學
2010年12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