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目標】
1.認識高校教師的地位、作用和任務,把握高校教師的勞動特點。
2.把握大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
3.能夠結合實際正確理解高校師生關系的特點及其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高等教育作為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人的集合為主要構成要素的社會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教師和學生是最基本的活動要素,他們構成了高等學校活動的主體。
第二,高校教師通過社會服務,直接推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高校教師利用自身豐富知識和科研優勢,參與國家和地方的科研項目,為社會提供科技服務,制造科研產品,直接參與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創造;通過社會活動,傳播精神文明成果,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
高校教師的任務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即教書育人。教師要根據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等的要求,認真鉆研教材,精心組織教學,在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能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二是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通過科學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掌握科研規律與治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同時,教師通過科學研究,可以站在本專業領域的前沿,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本學科處于領先地位,從而促進學科發展和專業的改造。
三是為社會服務。高校教師應當運用已掌握和創造的科研成果,通過學術報告,科技咨詢,培訓人才,推廣新成果、新工藝、新技術等形式,直接為社會服務。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教師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了解對高??蒲谐晒男枨?,更好地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
二、高等學校教師的勞動特點
(一)高校教師勞動的復雜性
主要表現為教育對象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教育活動以及研究活動內容、技術和手段的專業化等。教師要遵循高校學生成長的特殊規律去教育影響學生,需要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培養,具備深厚的專門知識,才能從事這種復雜的勞動。
(二)高校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主要表現為高校教師在教學和研究活動過程中,思想、觀念、方法、技術和手段等的創新特征。特別是高校教師承擔著繁重的科學研究任務,要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去創造知識。教師的勞動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而是不斷推出新的勞動成果,增加新內容的創造性勞動。
(三)高校教師勞動的個體性與群體性
主要表現為教師個體教學與研究活動的相對獨立性,與不同個體之間在學科、專業以及任務分工上的協作性,兩者間存在對立統一的關系。教師個別勞動寓于教師群體勞動之中,高校教師只有把自己看成是組成教師群體的一分子,協作共事、默契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出色完成教學研究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