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存。商鞅立木為信使得秦國改革成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國家最終滅亡。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當前,我國過分注重智育,過分在乎分數,導致學生德育教育缺乏。如何才能回歸教育的本質,實現教育科學化呢?唯有轉變觀念,加強誠信教育,這樣才能提高國民的誠信意識,建設誠信國家。
轉變教育觀念,讓誠信教育融入課堂。教育是百年大計,是關乎國家未來的關鍵因素,在傳統教育中應試教育深入人心,教師、學校、家長、以及整個社會過分注重學習成績,評價標準單一,誠信教育、德育缺乏,導致學生出現了許多失信行為,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僅導致了學生個人的道德素養下降,還會對整個學風,對社會風氣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轉變教育觀念,讓誠信教育,讓德育進入課堂,開展相關的校內活動,評價標準多樣化,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道德素養得到提升,為建設誠信國家打下堅實的基礎。
提高道德素養,讓誠信意識蔚然成風。隨著社會觀念的多元化,整個社會的道德呈現了逐漸下滑的趨勢、社會出現了失信危機。老人摔倒扶不扶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問題食品屢禁不止引發百姓恐慌、“老賴”們欠債不還讓人痛心疾首。種種社會失信危機讓曾經的禮儀之邦黯然失色,所以提高全社會的道德素養,讓誠信意識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建設誠信國家則十分必要。要加大宣傳良心油田哥劉全安,誠信兄弟孫志剛等一批典型人物的英雄事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與教育,讓每個人切身感受誠信的重要性。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進步的基石、是難能可貴的個人品質。我們要加強誠信教育,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我們要提升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弘揚傳統美德,建設誠信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