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考試難度的加大,行測考試在假言命題這一常規考點部分又增加了多重假言命題的考察方式,此類題目方法性強,需要考生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學會應用理論知識快速解題。因此,針對于這種題型,為各位考生做以下講解。相信通過方法的學習,再結合適量題目的訓練,考生一定能攻克此類型題目。
一.題型特點及問法:
此類題目題干部分一般會呈現兩個至四個假言命題。題干表述中以出現關聯詞“如果…那么…”、“只有…才…”為常見的提示標志。問法多出現如:“由此可知?”“因此可以推出?”“以下哪項為真?”等。
二.解題方法:
考生需要知道假言命題理論知識,方能有效解題。對于假言命題而言共分為兩類:充分條件假言命題,以充分條件推出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命題,以必要條件推出充分條件。假言命題推理規則為:肯定前件從而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從而否定前件。對于假言命題來說,充分條件即為前件,必要條件即為后件。牢記推理規則,有助于考生靈活快速的選出正確答案。
三.例題詳解:
例1.在城鎮化過程當中,當城鎮化率超過50%以后,城鎮化減速的現象將逐漸出現。阻止城鎮化減速的一個必備的戰略思路是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這一進程的一個必要舉措是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沒能阻止城鎮化減速,也就沒有加快農民工市民化
B.如果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就可以阻止城鎮化減速
C.如果不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就不能阻止城鎮化減速
D.如果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就可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解析】:本題選擇C。題干邏輯關系為:阻止城鎮化減速→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A項否定前件不能得出否定的后件;B、D兩項肯定后件不能得出肯定的前件;C項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正確。故答案選C。
例2.如果生產下降或浪費嚴重,那么將造成物資匱乏。如果物資匱乏,那么或者物價暴漲,或者人民生活貧困。如果人民生活貧困,政府將失去民心。事實上物價沒有暴漲,而且政府贏得了民心。
如果上述陳述為真,那么以下哪項一定是真的?
A.生產下降但是沒有浪費嚴重。
B.生產沒有下降但是浪費嚴重。
C.生產下降并且浪費嚴重。
D.生產沒有下降并且沒有浪費嚴重。
【解析】:D由“政府贏得了民心”和“如果人民生活貧困,政府將失去民心”,可得:人民生活并不貧困。再考慮“如果物資匱乏,那么或者物價暴漲,或者人民生活貧困”和“事實上物價沒有暴漲”,可以推出:物資并不匱乏。再考慮“如果生產下降或浪費嚴重,那么將造成物資匱乏”,可得:生產沒有下降并且浪費也不嚴重。
根據以上兩個例題相信考生可以初步了解此類題目的特點,這一部分并不是很難的題型,相信只要結合正確的方法,不斷提升分析推理的能力,就一定能夠攻克此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