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2017年7月,京東宣布將對已合作5年的天天快遞進行停用,一同被“拉黑”的還有圓通等。蘇寧發聲指出京東與蘇寧是直接競爭關系,與收購的天天快遞是間接競爭關系,此舉是對競爭對手的“系統性清場”;京東物流負責人回應,其選擇快遞服務的標準是用戶滿意度,會通過淘汰機制去蕪存菁,并表示天天快遞如果提升服務質量還有機會再度與之合作。
【標準表述】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有充分競爭的市場才是健康的市場,而競爭本身是殘酷的。眼下互聯網時代復雜多元的市場關系,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了更多掣肘因素,不僅用戶可以用腳投票,投資方、合作方等上下游企業的態度和選擇,同樣能夠影響甚至決定市場主體的命運。
在市場經濟下,商家和用戶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強迫商家用指定物流,涉嫌在自己的平臺上制造橫向壟斷,不僅是對消費者權利的侵犯,也無視商家和快遞的合作協議,違背了契約精神。
電商發展進程中,平臺、商家、快遞公司共生共榮,才形成了今天的生態。對于物流行業來說,也是由于充分的市場競爭才造就了這些如今體量巨大的物流公司。當前,物流行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需要企業減少內耗,把目光放長遠。為了未來的全行業發展,平臺企業應該盡可能放棄門戶之爭,尋求服務最大公約數。讓權力的歸權力,市場的歸市場,慎用霸權。
[具體措施]
第一,對市場主體而言要用實力說話,用形象和信譽為自身代言。需要企業在調整生產結構、改善經營方式、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上多下“笨功夫”,也需要對誠信、公平等市場原則的恪守,對競爭對手的尊重,還有重視用戶需求與反饋。
第二,對整體行業而言,要注意行業發展理當順應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不能縱容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掐架”某種程度上是在倒逼相關行業完善規則、升級服務,同時提醒職能部門適時規范市場行為、維持行業秩序、凈化競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