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判斷基本上是每個事業單位考試都會考到的提題型,對于定義判斷而言,是一類半常識類的題目,在定義中會涉及到一定的常識知識,因此即使沒有學過知識點,也能作對一部分題目。但是要想提分,就要把握相應的知識點了,對于定義判斷而言,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定義分解成不同的的定義要點,然后把定義要點與選項進行一一對照,也就是核心成分分析法,接下來我們就具體看看核心成分分析的運用。
核心成分分析一般要求關注定義要點,適用于一些定義較為簡短,相對來說較專業化,比較難理解的定義,比如說法律層面的,經濟層面的,管理層面的這一類定義。那么核心成分都有哪些呢。第一個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主體和客體。主體是指動作的發出者,客體是指動作的承受者,雖然以不同,但是分類一致,都有個人,組織和機關三類,當然,按照不同的標準,也會有不同的分類,個人可以分為男人、女人;完全行為能力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等等。組織最常見的就是企業。機關分類就是立法機關、薩法機關和行政機關。這里面注意一點,公安機關既是司法機關又是行政機關,關鍵看它行使職權的法律依據。第二個目的,往往有出于,為了等字眼。第三個是原因,往往有因為,由于等字眼。第四個是結果,往往有導致,造成等字眼,第五個是方式,往往有通過,憑借等字眼。第六個是條件,往往有前提、基礎等字眼。遇到類似的字眼大家要學會自己去判斷。
講完知識點,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相關例題來感受一下。
例:行政調解是指由國家行政組織出面主持的、以國家法律和政策為依據,以自愿為原則,通過說服、教育等方法,促使爭議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互讓互諒、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爭議的方法和活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行為屬于行政調解的是( )。
A.小王與小張之間的鄰里糾紛在派出所的主持下達成一致意見,小張同意向小王賠禮道歉
B.交警對李某的違章行為罰款200元
C.鄉政府向村民發出《倡議書》,號召村民種植棉花
D.張三與李四之間的買賣糾紛在法院的主持下達成一致意見
解析:本體選擇A,行政調解的主體是行政機關,而D主體是司法機關,B和C根本沒有調解,因此答案選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