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標準表述】
作為農業大國和制造業大國,實體經濟是我國市場的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這塊“基石”,不僅支撐著百姓衣食住行,更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動。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出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的發展趨勢,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讓經濟結構更合理、發展基礎更穩更實,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與經濟發展新常態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我們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不僅步入速度換擋節點,而且處于結構調整節點。面對增速放緩的現實,既要集中消化低端產業過剩產能,又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需要通過振興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夯實新常態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新基礎。
第二,從國際看,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貨物出口占世界總額的比重不斷增加。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傳統出口優勢和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模式遇到新挑戰,出口增速拐點也隨之到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審時度勢,著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順勢推動供需結構轉型升級,把經濟增長動力更多放在創新驅動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上來。
造成實體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劇收縮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導致國內工業生產快速回落和就業下降,更主要的原因是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加劇,內需和外需增長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
【具體措施】
第一,實現創新驅動實體經濟發展,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第二,實現創新驅動實體經濟發展,就要著力提升實體經濟創新能力。
第三,實現創新驅動實體經濟發展,就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第四,實現創新驅動實體經濟發展,就要加快推進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