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創新能力。系統地掌握電子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較強的電子信息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培養電子行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一) 知識結構: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
2.掌握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掌握生產第一線的設備管理與技術管理知識;
3.加強素質教育,進行外語、計算機方面的能力培養,取得國家承認的相關證書。
(二) 能力結構
1.掌握電子信息產品的安裝、調試、檢測和維護的能力,熟練應用電子電路常用的輔助設計軟件的能力;
2.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3.適應市場競爭能力,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和承受壓力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三) 素質結構
1.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 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具備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
3.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
4.健康的身體素質。
(四) 資格證書
1.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2.山東省高職高專英語能力考試證書;
3.CCT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考試證書;
4.高級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證書。
三、招生對象及學制
招生對象:高中、中職校畢業生
學 制:三年
四、課程設置及教學要求
1.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法規
向學生講述法律基礎、思想品德修養、職業道德修養、法律
法規和創業與就業指導等知識。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法律意識,使學生自覺遵紀守法,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正確的法制觀念;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成功就業創業。
2.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發展過程、科學體系等。培養學生適應新的形勢和政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確立科學的社會主義信仰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立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力量。提高學生運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育
重點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達到國家體育鍛煉健康標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培養自主鍛煉、自我保健、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意識,掌握科學鍛煉和娛樂休閑的基本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全面提高身心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終身鍛煉、繼續學習與創業奠定基礎。
4.高等數學
講授集合、簡單邏輯、函數、微積分、排列與組合、概率與數理統計初步知識。使學生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和運算技能,具備基本運算、使用基本計算工具等能力,能夠運用數學方法分析與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上的邏輯運算解決數字電子線路的相關問題,運用微積分的知識解決信號與系統專業課方面的時域、頻域分析問題等,為學習電子信息方面的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學會用數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學習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5.計算機文化基礎
講授微型計算機的一般的工作原理和結構、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上網查找資料的基本方法。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信息獲取、整理、加工能力,網上交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并獲得CCT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考試證書。
6.大學英語
結合電子信息專業需求, 較系統的學習英語知識,要求熟練掌握英語詞匯不低于 3000個, 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能閱讀和翻譯簡單英文資料,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為以后學習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并獲得山東省高職高專英語能力考試證書。
7.專業英語
本課程在學好基礎英語和專業課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電子專業英語知識,培養學生閱讀電子信息專業英語文獻的能力,掌握專業英語詞匯,專業英語句子的結構,專業英語閱讀方法和寫作等方面知識,使學生具備通過工具書和網絡查閱國外專業文獻和電子相關的先進技術文獻的能力。
8.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本課程講授誤差理論、傳感器、自動檢測工程應用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術應用能力,使學生掌握檢測系統的設計和分析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工程需要選擇和使用傳感器的能力;掌握多種過程參數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技術,培養學生用傳感器及傳感技術對各種過程參數檢測的能力。
9.工程制圖
本課程研究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強調實踐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突出技術實用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工程制圖的基本知識,獲得讀圖和繪圖能力,具備從原理圖、零器件到產品工藝設計文件的編制與管理的全過程的能力。
10.電路基礎
本課程以分析電路中的電磁現象、研究電路的基本規律及電路的分析方法為主要內容,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電路分析計算的基本方法及進行實驗的基本技能,加強學生自己分析電路,設計和實現簡單電路的能力。
11.模擬電子技術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常見元器件(二極管、三極管等)及常用集成電路的特性、主要參數、基本檢測及其應用;熟悉整流、穩壓、放大、振蕩電路與可控整流電路的原理并掌握其基本應用;掌握模擬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分析和計算方法,具有設計簡單模擬電子電路的能力,能對常用模擬電路進行分析、調試能力。
12.數字電子技術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數字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熟悉數字電路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使學生掌握數模轉換和模數轉換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培養學生具備測試電路的能力、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簡單數字邏輯系統的分析、設計與應用的能力,以及解決電子技術實踐中遇到的數字系統問題的基本技能。
13.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微型計算機組成原理和工作過程,掌握軟件設計和接口芯片的使用,建立微機工作的整體概念;掌握微型計算機和接口技術的原理及應用方法,具備用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和實現電子電路的能力,具備簡單軟硬件開發和獨立調試的基本技能。
14.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單片機的基礎知識、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匯編語言的編程方法,提高應用單片機進行各種開發的技能,達到熟練使用單片機進行軟硬件設計的目的,學會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具備初步的系統設計和調試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15.多媒體技術與應用
通過講授多媒體技術的原理、組成、應用及多媒體軟件的使用,使學生掌握多媒體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技術;介紹與多媒體信息制作有關的知識,使學生具備多媒體信息制作的能力,為今后開展多媒體領域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6.高頻電子線路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組成高頻電子線路的各種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特點,熟悉高頻電子線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高頻電子電路的能力,調試和維護高頻電子設備的能力,為從事高頻電子和通信設備的檢測與維修奠定基礎。
17.信號與系統
主要講授信號與系統的概念和分類,連續系統的時域、頻域、復頻域分析,及離散系統的時域、復頻域分析,并通過實例分析,向學生介紹工程應用中的重要方法。使學生掌握信號與系統的基本概念、信號分析及系統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用信號與系統的方法分析和解決信息系統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電子信息領域中的信號處理能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靈活性與廣闊性。
18.電子測量與儀器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電子測量的基本知識與電子儀器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及應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通過規范的實驗操作訓練,使學生學會操作常用的電子儀器設備,掌握電子電路測量方法和調試的基本技能。
19.計算機網絡技術
本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互聯原理與技術、網絡操作系統、網絡安全等內容,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熟悉流行網絡操作系統和配置管理的知識,初步具備分析、比較和選擇網絡技術元素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網絡管理與維護知識,具備簡單的局域網組建的綜合應用能力。
20.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
本課程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而實踐性又較強的一門學科。通過對市場經濟發展、就業市場狀況和就業形勢進行分析,掌握求職技巧,解決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了解就業政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提高自我就業能力,為將來的發展與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21、程序設計基礎
本課程通過對C++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知識的講解,使學生熟練掌握C++中的數據類型、運算符號、表達式、控制語句、數組、函數、指針和文件等知識,讓學生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基本的C++語言編程能力,提高學生用程序設計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能用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程序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五、實踐環節內容及要求
1.教學實習
(1)模擬電子技術實訓(1周)
通過模擬運算電路、波形發生器、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場效應管放大器、差動放大器、OTL功率放大器等試驗,加深對《模擬電子線路》課程基本理論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掌握模擬運算電路及常用放大器的分析及調試技能,培養學生初步分析常用電子設備故障的能力,能設計、調整、安裝簡單的電子整機設備的能力;熟悉常用的電子設備的維護及使用常識,具備查閱手冊等工具書、產品說明書、產品資料的能力。
(2)數字電子技術實訓(1周)
通過集成邏輯門的參數測試、數據選擇器、觸發器、集成定時器、A/D和D/A轉換器等實驗,加強對數字電路邏輯功能及參數測試等知識的理解及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字電子技術的理論知識完成電路設計、組裝調試和性能指標測試的能力,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
(3)信號與系統實訓(1周)
掌握信號的分類、基本運算單元及合成,能分析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掌握線性時不變系統的應用,熟悉調制與解調、頻分復用和信號的抽樣與恢復等系統的原理及應用。有助于加深對《信號與系統》課程基本理論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同時可以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信號處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能運用Matlab軟件進行仿真和演示,加強學生對信號與系統知識的直觀理解,實現理論與仿真實驗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單片機系統設計實訓(1周)
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單片機的編程原理和方法,熟悉MCS-51單片機的內部結構、指令系統及單片機系統中常用的各個模塊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使用模擬調試軟件Keil調試程序和用“偉福”模擬仿真實現電路功能的能力、使用常用電工儀器和電工實驗設備自主開發小型實驗單片機應用系統并進行相關調試的能力。
2.生產實習
安排在第五、六學期,由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實習。
頂崗實習(23周):
讓學生進入工廠生產線,深入生產實際,深化和充實專業知識,掌握電子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熟悉電子產品的安裝、調試、檢測和維護,將已學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綜合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實習的過程中不斷向企業員工學習,相互交流意見,相互配合。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形成實際工作能力并達到企業要求的熟練程度,逐步適應職業生活,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畢業設計(論文)(5周)
通過以上課程的學習及實踐活動,學生選擇不同的專業課進行畢業設計或論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素質,結合實際獨立完成課題的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檢驗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以完成學生從學習崗位到工作崗位的初步過渡。
六、教學計劃運行表
1.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表;
2.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理論教學進程表;
3.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進程表。
七、畢業學分及畢業要求
學生畢業需修滿144學分,其中理論必修課共94學分,實踐必修課共38學分,專業選修課共6學分,公共選修課共6學分。同時需取得相關資格證書。
八、必要說明
1.為鼓勵學生創新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及綜合素質,設立創新學分。
學生在校期間在各類競賽或發明創造、技術開發、發表論文及文學作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或成果的,都可申請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創新學分滿分為6學分。具體要求按學院有關規定執行。
2.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了解社會,展示自我的能力,設立社會實踐學分。
學生在第一至第四學期,必須利用寒暑假時間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或社會公益活動,取得相關部門的認證,都可以申請獲得相應的社會實踐學分。社會實踐學分滿分為4學分。具體要求按學院有關規定執行。
以上兩種學分可累計入學生的畢業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