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2015年間,一個90后海歸女孩以8380萬元的價格買下“銅牌保護”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筑”巨鹿路888號老洋房,之后被業主私自拆除。在老洋房原址上,立起了一座金屬混凝土結構的未完成建筑物。在有關部門介入、媒體高度聚焦之下,事件的責任人將受到追責和懲罰,盡管對被損壞的歷史文化資源來說為時已晚。而對于全國范圍內更多歷史文化資源的安全,人們仍有擔憂。
【標準表述】
被拆除的巨鹿路888號老洋房由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鄔達克設計,其所屬建筑群是鄔達克洋行成立后承接的第一個項目。這棟老洋房的歷史文化價值不言而喻。而除了自身深具價值,這棟老洋房對于上海也極具歷史人文價值。這樣的歷史文化資源是珍貴的,無可取代,不可再生。正因為如此,巨鹿路888號老洋房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拆除得蕩然無存,其造成的文化傷害和心理沖擊可想而知。
歷史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終究依賴于人們的認知和認同。如果缺乏健康的歷史觀、經濟觀和文化觀,即使有完善的法律政策,嚴密的監管和執法,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仍然難以讓人樂觀。如果歷史虛無主義彌漫在人們心間,歷史文化的價值就很難獲得承認和尊重,對于文物、古跡等歷史文化資源的隨意、輕率和肆意妄為,就有可能成為普遍的態度和行為。
厘清經濟和文化之間的邊界,確認它們的位置和彼此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非常迫切的時代課題。而在“巨鹿路888號”的事件中,扭曲的歷史觀、經濟觀和文化觀,應該引起社會足夠的警惕。
【具體措施】
首先,加強保護、修繕與利用傳統風貌街區,要既重“形”更重“神”,既重視“面”也重視“點”,堅持科學規劃、保護為先,決不能借改造之名搞大拆大建,造成不可逆損傷和歷史信息滅失。
其次,標志性建筑集中體現一個城市的價值追求,但是決不能“比高炫富”、貪大求洋,關鍵是要實現功能和形態的統一。
最后,歷史文脈是可以與自然環境、現代元素、農村風光相伴共生。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