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給年輕的中國帶來了重重考驗,“衣帛食肉“已不是普世的追求,物質生活給予充分保障的同時,社會對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漠視導致了諸多社會問題,“廣場舞“便成為這一隱性矛盾的標志性符號。而這一矛盾的關鍵就在于體制機制建設的滯后,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多方協調為”廣場舞“建章立制。
首當其沖,要把聽取民意作為決策的基本依據。民意不暢只會激化矛盾,”高空水彈”、“居民潑糞“乃至”藏獒加獵槍“等新聞不斷見諸媒體,正是由于民聲民意沒有及時得到政府的關切與干涉所致,阿什法則告訴我們,承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因此,廣場舞欲建章立制,應當通過
網絡電視媒體、聽證會、社區調研、專家論證等多種形式全面、精準的把握民意,使得相關制度建設工作真正做到”上順政意、下和民心。“
同時,體制機制建設應同步推進。缺乏操作制度的引導和限制固然是廣場舞遲遲不能規范化的重要原因,更需重視的是作為一項群體性的健身活動,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的組織管理,廣場舞的組織自發性,就決定了其行為模式的利己趨向,聲音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近,時間越來越久,已經對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各項制度建設的同時,完善體制建設,設立專門組織機構,賦予行政職權,加強人員配備,才能對廣場舞進行有效的組織引導。
尤為重要的是堅持疏導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廣場舞影響居民生活的情況反映出來之后,個別地區采取了激進的政策予以管理限制,然而,“暴走“等新的健身方式又浮出水面,對公共生活秩序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梢?,真正的矛盾點,在于中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未得到有效引導與滿足,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曾經說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因此,在管理的基礎上,制度建設,要把握疏導方向,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例如學校、單位、體育場館等滿足其場地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社區、文化部門等多方協調,豐富中老年人的業余文化生活,除廣場舞之外,琴棋書畫、花鳥魚蟲,都可以作為晚年業余生活中的尚佳選擇。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應對廣場舞引發的諸多問題,制度建設能夠發揮其預見性、規范性和引導性作用,在見于端倪之時便將其迎刃而解,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