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關于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大打出手的視頻傳遍網絡。17日,記者從河南蘭考縣委宣傳部獲悉,此事發生在蘭考縣中心醫院,涉事的兩名醫護人員因戀愛問題發生爭執。一名負責調查此事的警察表示,事情發生在手術做完以后,當時病人已經被推出手術室。
盡管病人已被推出手術室,但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當時其他醫護人員仍在清點手術器械等物品。按照操作常規,只有清點完手術物品后,才算完成了手術全過程,否則,就存在將手術器械、紗布等物品遺留在病人體內等風險。手術物品清點是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醫護人員在此期間互毆,既不負責任,又缺乏專業素養。
但最該反思的不是這方面,而是情緒管理。醫護人員的情緒好壞和壓力大小,對醫療效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手術臺上,醫護人員若能配合默契,能做到心領神會,手術質量就會相應提高。相反,醫護人員若帶著壞情緒甚至鬧著矛盾,就會影響效果,恐怕連手術出血量都會相應增加。
患者和家屬通常看醫生的個人能力,很少有人考慮醫生所在的醫療團隊,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手術質量固然與操刀的醫生個人有關,但也離不開團隊配合,尤其在防范手術風險方面,則更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而這兩位醫護人員剛下手術臺就開始互毆,他們帶著情緒做手術的可能性較大,患者對此既一無所知,又無能為力。
這起事件無疑是一次警示,將情緒管理運用到診療活動中,是每位醫護人員應盡的責任。醫院管理者更應將情緒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組成醫療團隊時,要將團隊和諧程度作為重要參考,在具體的搶救或手術等細節方面,也要對情緒壓力作適當檢視。在評估醫療水平時,更應強調團隊協作,注重向和諧要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