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為創意農業
創意農業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為資源,將農產品和文化、藝術創意結合,使其產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方式,包括農產品種植、加工、營銷,農業旅游開發等等。創意農業體現為農業功能轉型、農業產業結構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服務的特點。
二、理論解讀
(一)理論政策
2011年,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規劃建設格局特色的文化創業創意園區,強力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推動文化與特色農業的有機結合,鼓勵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企業及個人工作室為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意設計,提高農業品牌的知名度。
2015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這讓人們看到了創意農業的重要作用與美好前景。
(二)產生背景
1、內部發展:
發展創意農業是由農業發展現狀決定的。傳統粗放的農業生產造成生產效益低、農民收入不高、農村吸引力不足,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選擇。
2、外部環境:
一是國家政策推動。國家一系列關于農業發展的方針政策要求和鼓勵發展特色農業,讓人們看到創意農業的重要作用與美好前景。
二是有成功經驗供借鑒。發達國家發展“多功能農業”并實現開花結果,為我國創意農業產生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三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商品化農業追求利潤、單一經營,導致農業生態不平衡,而避免這種不平衡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發展創意農業。
(三)面臨問題
1、整體發展較為松散
2、科技、人文挖掘不夠造成產業鏈較短
3、創意人才短缺
(四)發展對策
1、轉變經營模式。
2、融入文化元素。
3、打造完整產業體系。
三、素材集錦
用創意引領農業發展
21世紀的今天,社會正走向以創意為動力的經濟發展新階段,創意產業成為眾多國家經濟的新增長點,創意理念不斷向農業滲透。我國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創意農業,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開辟全新的空間。創意農業帶動了產業結構不斷發展,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推陳出新,才能真正實現農業創新發展的目標。
創意農業馬不停蹄會實現農業增收。我國傳統農業以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為主,文化水平低,基礎設施差,經營規模小,農業技術欠缺,農業產量普遍不高,再加上農業專業人才的匱乏,我國農業增收難有希望。人才匱乏、創意不足成為制約農業增收的最大障礙。創意農業與傳統農業不同,它不僅需要農業耕種,更需要現代創新思想加以發展。創意農業以創新思想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手段,通過資本、技術、人才、運作機構的充分培育,使分散型經營變為集約化、組織化。隨著當前我國人口流動的大潮,進城返鄉的農業精英在日常生產中融入創新思想、創意意識,勢必可以源源不斷地改善創意農業經營模式,真正做到農業增收。
創意農業再接再厲能提升工業技術。一個真正的創意,擁有它自己的力量與生命。隨著中國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業正與第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無論是遠銷海外精雕細琢的八仙葫蘆,還是暢行世界科技培育的荷蘭花卉,究其根源,創意農業廣受歡迎源于產品加工生產中飽含的工業技藝。不同于個別地區對農產品的挑挑揀揀,創意農業是將這些天然的產品進行設計、加工,將創意理念、品牌策劃融入其中,賦予其價值。隨著創意農業的發展,定能刺激工業技術不斷提升,倒逼工業發展。
創意農業銳意進取可挖掘地方文化。創意農業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把傳統農業發展為現代農業。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擁有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發展創意農業是傳承農耕文化資源的最佳載體。無論是農業觀光園,還是各類文化節,都是以自然景觀為載體,將農業與文化相融合,將其發展成為文化性強、大自然意趣濃、農村特色突出的一種交叉性產業。人們參與其中不僅能達到休閑目的,更能從中了解到耕讀傳家的傳統文化。創意農業地不斷發展,需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以展示、體驗、傳承、發展農耕文化為內核,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世上沒有輕而易舉的事業,也沒有一朝即圓的夢想。創意農業要想不斷發展,必須推陳出新,以永無止境的創意為追求,解決發展中的短板,挖掘文化內涵,為產品注入工業價值,促進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保障。